四万万中国人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
“四万万中国人共同的名字”指的是中华民族
这一概念承载着深刻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的觉醒,其形成与凝聚经历了从思想启蒙到全民共识的关键历程:
1902年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试图超越地域和族群界限,构建涵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体想象。
学理奠基:在后续著作中,梁启超逐步完善定义,强调其包含汉、满、蒙、回、藏等民族的“大民族”属性,为现代中国民族认同奠定基础。
抗战淬炼:血火中的全民觉醒危亡时刻的凝聚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亡国灭种危机下,“中华民族”从思想概念升华为四万万同胞的精神旗帜。
孙中山“四万万同胞”的呼吁与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四万万五千万人团结一心”的号召,通过报刊、歌曲(如《四万万同胞心一样》)广泛传播,成为全民抗战动员的核心话语。
血肉铸就的认同
金善宝怀抱麦种内迁重庆,在轰炸中坚持育种研究,将对民族的希望寄托于延安;
吕正操撕下国民党徽章率部北上抗日,创建冀中根据地;
沈鸿携工厂设备奔赴边区支援军工。知识分子、工人、农民以行动诠释“誓死不做亡国奴”。
无名者的牺牲
近代中国约2000万烈士为国捐躯,超90%未留下姓名。
台儿庄战役3万阵亡将士仅4692人留名,百团大战1.7万牺牲者仅4860人可考。
他们以血肉化作“中华民族”的永恒注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