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财报不仅呈现了亮眼的“经济账”,更交出了一份兼顾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的“ESG答卷”——国内纳税总额271亿元,较15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高出116亿元;已售车辆行驶阶段累计减碳2297万吨,相当于植树3.82亿棵。这份成绩源于比亚迪2024年将ESG提升至集团战略层面,以“2030年全集团自身运营碳排放强度降低50%(相比2023年)、204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为长期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协同发展。
在社会责任层面,“纳税超利润”的表现彰显了行业龙头的担当。271亿元的纳税额相当于每天为国家贡献超1.5亿元税收,这些资金直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与科技创新扶持,形成“企业发展-税收增长-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的纳税增长与业务扩张高度同步:随着上半年营收3713亿元(+23%)、海外销量55万辆(+130%),纳税额同比提升28%,展现出“规模越大、责任越重”的企业格局。
环境责任层面,比亚迪构建了“全价值链减碳”体系。产品端,上半年全球销售的249万辆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传统燃油车后每年可减少约4600万吨碳排放(按年均行驶2万公里、传统燃油车百公里油耗8L计算);通过刀片电池轻量化设计、DM-i超级混动技术优化,旗下车型平均百公里电耗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进一步提升减碳效率。生产端,比亚迪全球13个生产基地已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供应。
电池回收闭环是比亚迪减碳实践的关键补位。针对新能源汽车核心的电池环节,比亚迪建立“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双路径体系:退役电池优先用于储能项目,如深圳坪山1GWh储能电站,每年可消纳可再生能源8000万度,减少火电碳排放5.6万吨;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则进入材料回收环节,通过自主研发的“定向修复”技术,实现镍、钴、锰等金属回收率超99%,锂回收率超95%,上半年累计处理退役电池超5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3.2万吨,较传统回收方式降低碳排放40%。
比亚迪的ESG实践还获得国际认可:首次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数”,成为该指数中唯一的中国新能源车企;MSCI ESG评级从“BBB级”提升至“A级”,位列全球汽车行业前15%。在海外市场,欧洲消费者对ESG表现优秀的品牌偏好度提升30%,上半年比亚迪在欧洲销量突破12万辆(+210%),ESG优势成为重要竞争力。比亚迪的ESG之路,为全球新能源企业提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的中国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