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美国人又开始敲桌子了。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警告:谁敢对美国科技巨头“动手”,谁敢收数字税,就等着美国加征高额关税。简直就是一句话,老子拳头大,你们都得听话。
可惜这次,他撞上的是欧盟。欧盟执行副主席维尔库宁直接甩话:“《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是我们的主权立法,继续执行,没得商量。”一句“主权”就像一记重锤,把美方的威胁打回原点。
这场冲突背后,是全球数字权力的角逐。美方的算盘很简单:美国互联网公司垄断全球,谷歌、苹果、亚马逊、脸书、微软这些大厂,动辄掌控数亿用户的数据和流量。欧洲人看着眼红,更看着不安。为什么自己几十万家企业要在美国平台的规则下苟活?为什么消费者的隐私、广告收益要让美国公司拿走?所以欧盟选择出手,立规矩。
《数字服务法》要求平台清理虚假信息、保护用户隐私;《数字市场法》则直指“超级平台”的垄断,要求他们不得乱用市场优势。说白了,就是给硅谷巨头戴上紧箍咒。别以为你是美国企业,就能在欧洲横着走。
可问题来了,美国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对自家企业动刀。特朗普的逻辑很直接:你们要么放弃监管,要么就付出代价。我给你们商品加关税,把欧洲汽车、葡萄酒、奢侈品全砸烂,看你们敢不敢。美国的老套路就是这样——要么接受霸权,要么接受惩罚。
但欧洲这次看起来不像是要退让。维尔库宁特别强调,这些法律没有“域外效力”,意思是我们没去管美国本土,我们只管你们在欧洲的业务。换句话说:你要在欧洲赚钱,就要守欧洲的规矩。你不想守,那就滚出市场。欧盟在这点上态度异常强硬。
这场交锋的核心矛盾很清楚:到底谁来定义数字世界的规则?过去二十年,答案只有一个——硅谷说了算。欧洲、亚洲、拉美,大家都被动接受。可到了今天,欧洲已经开始想翻桌。为什么?因为数字主权就是国家主权的新延伸。数据是新的石油,平台就是新的铁路网。你连数据规则都不能掌握,还谈什么独立?
美国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把欧洲的立法解读成“针对美国企业的歧视性措施”。可笑的是,欧盟法律条文里压根没有写“美国”二字,只是恰好全世界能被卡到脖子的,基本都是美国公司。这不是“针对”,这是事实。你一家独大,立法自然就是在管你。
而这背后更让人玩味的是欧洲人的心态变化。过去几十年,欧盟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美国,政治安全要靠北约庇护,科技领域几乎没有自主话语权。结果眼睁睁看着一批美企成了世界“数字地主”,欧洲只能当佃农。如今,他们终于不想忍了,要用立法重新分蛋糕。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能吓住别人,但未必能吓住欧盟。别忘了,欧盟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汽车、奢侈品、机械制造都有硬货。真要打起来,美国也不好过。更关键的是,这不是单纯的贸易摩擦,而是规则之争。规则一旦立住,美国哪怕打压,也得面对长期损失。
这里的关键变量有三个。第一,欧盟的决心能不能扛住?欧洲人嘴上很硬,但内部常常分裂。法国和德国可能支持,可一旦意大利、西班牙担心出口受损,态度就会摇摆。第二,美国到底玩多狠?特朗普的风格我们都懂,说话就是开天窗,真打起来,他有没有盟友愿意跟?第三,全球市场怎么看?一旦欧盟的规则被认可,其他地区可能会效仿,到时候,美国巨头真的就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全球受限。
美国科技公司在欧洲市场的自由度骤降,广告、算法、隐私必须透明化。欧盟的消费者也因此获得更多保护。而对其他国家来说,这场冲突就是一个信号:数字主权不是笑话,欧洲都能立法,其他国家凭什么不能?
所以,特朗普越是敲桌子,欧盟越会把这场博弈当作“尊严之战”。这是西方世界的内部撕裂:一边是美国的霸权逻辑,一边是欧洲的自主冲动。外人看热闹,里面的人却是生死存亡。
关税大棒能砸碎贸易,却砸不碎规则。一旦欧盟把数字立法这道门槛守住,美国科技霸权就再也无法肆意横行。至于特朗普的威胁?听起来很响,但更多像是空洞的回声。欧洲人这次,恐怕真的是铁了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