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尼爆发了一场震惊全球的社会骚乱。长期累积的政治腐败、食品短缺和大规模失业,让民众的愤怒彻底失控,反政府抗议很快演变成了针对华人的暴力浪潮。暴徒纵火焚烧办公大楼、商店、住宅与汽车,有组织地对华裔进行杀戮与掠夺。短短数日,1200多人死于非命,5000多间华人商铺和住宅被毁,多地一度沦为“死亡之城”。这场血与火的动荡,最终推动了“改革运动”,结束了苏哈托长达三十年的独裁统治,也改写了印尼的政治版图。
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那个在烈火中艰难转型的国家,似乎仍未摆脱旧日的阴影。政治腐败、治理失效、社会撕裂这些当年的根源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今年夏天,新的怒火再次席卷印尼。
在首都雅加达,愤怒的民众包围了警察总部,投掷石块并放火焚烧附近建筑,街头满是烧毁的汽车残骸与被破坏的警察岗哨;在第二大城市泗水,抗议者闯入省长办公室大院,点燃了停放的车辆;在南苏拉威西省首府锡江,数百人甚至放火焚烧省议会大楼;而在东爪哇的玛琅、中爪哇的梭罗和日惹,也相继爆发了类似的骚乱。短短几天,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数百人被捕。
印尼媒体形容这一幕是“脓疮破裂”,暗示社会早已积弊难消。而在中文互联网上,则有人怀疑,这场骚乱时机微妙,或许背后另有推手。
那么,这场动荡的根源究竟是什么?真的是外部势力的挑拨,还是深埋在印尼社会内部的顽疾终于集中爆发?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剖析。
今年五月,印尼街头突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无论是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的卡车,还是在渔港停泊的小船,甚至是大学生们的书包和摩托车尾,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面旗帜——黑底白骨,顶着草帽的骷髅。这不是哪个偶像团体的标志,更不是某个党派的旗帜,而是日本动漫《海贼王》中 路飞海贼团的“草帽骷髅旗”。
不了解真相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场粉丝文化的狂欢。但实际上,它背后藏着的正是印尼社会的暗流。
印尼是由一万七千多个岛屿拼合而成的国家,从古至今都与海洋紧密相连。历史上,群岛间的航路常被海盗控制,他们既是掠夺者,也是反抗强权的挑战者。即便在今天,许多沿海社区仍流传着关于“海上义盗”的传说,把他们当作敢于对抗不公的草根英雄。
因此,对于在海洋文化中长大,崇尚冒险和反抗的印尼人来说,“海盗”本来就不是一个负面符号。而《海贼王》里,一群草根为了梦想和公平,对抗庞大而僵化的“世界政府”,直面腐败的特权阶层“天龙人”,又仿佛是他们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
所以,当年轻人挥舞那面草帽骷髅旗时,实际是在借助熟悉的文化符号表达抗争。相比走上街头,挂一面海贼旗并不会触犯法律,又能心照不宣地表达立场。这种简单又有共鸣的抗议方式,很快就席卷全国,形成了一股难以忽视的社会风潮。
回头来看,这股风潮更像是这次动荡的“前奏”,在轻松戏谑的表象下,折射出的是年轻人对现实的失望。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这股失望的情绪也只是整个印尼社会不满的冰山一角,而藏在冰山之下的是无数印尼人对几十年来腐败横行、治理失效的沉重怨气。
根据透明国际的腐败指数报告,印尼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15位,被视为“高度腐败的”国家之一。这种腐败不仅仅存在于中央政府层面,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也普遍存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的现象,其中军队和警察更是腐败的重灾区。此外,印尼的贫富差距也非常严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尼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了近一半的国家财富,而最贫困的20%人口仅占8%的消费份额。这种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加剧了社会的矛盾。
与此同时,近年来印尼糟糕的经济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
尽管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但由于过度依赖原材料出口,而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占比不足,使得经济缺乏韧性,难以在全球贸易震荡中寻求稳定增长。今年4月,当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尼商品征收32%的关税后,更是对印尼的出口产业造成了直接冲击。虽然后来通过谈判关税降到19%,但仍远高于此前两国贸易8%的关税水平。
由于出口成本增加,加上关税的不确定性,很多企业生产陷入停滞,大批工厂倒闭,裁员潮接连不断。青年失业率高达16.16%,超过75%的年轻人对找到理想工作感到悲观。
与此同时,美元走强和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又导致印尼盾贬值,进口物价飙升,使民众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不满情绪不断在社会上蔓延。
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打着“国家振兴”旗号上台的普拉博沃总统不但没有回应社会的期望,反而昏招频出,加深了社会的不满。
首先,在经济方面。
今年年初,普拉博沃政府推出了一项“缩减政府开支”的计划,打算在未来五年削减1000亿美元,以控制财政赤字。按理说,勒紧裤腰带的措施民众应该支持,可当大家看到具体削减的项目时,立刻有些坐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计划削减的几乎都是公共预算。小学教育经费被砍掉了24%,高等教育经费骤减39%,医疗卫生预算下降8.5%,公共工程支出更是暴跌73%。
不仅如此,中央财政的紧缩压力还被一层层转嫁到地方政府。而最终这个负担又落到了老百姓头上。土地税、房屋税直线上涨,很多地方甚至翻了一倍、两倍,甚至五倍,民众怨声载道。
而在这个时候,普拉博沃政府又宣布了一个旨在改善下一代健康水平的所谓“免费营养餐”计划。宣称要为全国中小学生和孕妇群体提供免费营养早餐。表面上看,把钱花在妇女和孩子身上,似乎很有人情味,但民众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为配合“免费营养餐计划”而建的200多个中央厨房,竟有一半是由军方管理的。这不仅让改善民生的政策蒙上了政治色彩,也在无意间触动了印尼民众对军权干政的敏感神经。
印尼社会对军权的警惕,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苏哈托时代,军政合一的独裁统治曾深刻烙印在印尼社会:军队不仅负责安全事务,还大举介入经济、司法和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社会自由被压制,国家资源则落入少数权贵之手。1998年的暴力运动虽然推翻了苏哈托,但那段军人主导的历史,至今仍是许多印尼人心头的阴影。
偏偏普拉博沃既是军人出身,又是苏哈托的女婿,这无疑触动了印尼人最敏感的神经。他们担心国家会被重新带回军政府的轨道。然而,普拉博沃似乎并没有试图化解这种担忧,反而不断强化军方的政治角色。
上任后 他不仅延续了对军权的倚重,还将其进一步制度化。今年3月,国会通过了新版的《国家武装部队法》,将军人可以出任的政府机构从10个扩大到14个,涵盖灾害管理局、边境管理局、反恐部门,甚至总检察长办公室和最高法院。这意味着军人得以在与本职毫不相关的领域行使行政权力,而普拉博沃也随之向各个政府部门安插军方人马。
在印尼人看来,这种做法与苏哈托时期的军政府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再加上军方近年来频频卷入军购腐败丑闻,公众对权力过度集中和治理不透明的担忧被进一步放大。于是,当普拉博沃推出各类经济政策时,许多人更愿意将其视为政治操弄,而非真正的民生考量。这种积累已久的不信任与不满,也为后来的街头抗议和全国动荡埋下了深层伏笔。
“草帽骷髅旗”浪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兴起的,始作俑者就是印尼社会最底层的货车司机。
今年6月,印尼政府推出了“零超载 超限”政策,要求货运车辆不能超载。政策的出发点本来是为了降低交通事故风险,延长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但问题是,现实情况被完全忽略了。由于运费偏低,这项政策又过于严格,导致很多货车司机要么赚不到钱,要么面临高额罚款。印尼卡车司机联合会曾呼吁政府在严格执行之前,先制定全国统一的货运收费标准,同时消除非法收费,但这些建议都没有得到重视。
于是,一些货车司机开始在车上悬挂《海贼王》里的“海盗旗”,借此表达对政府的不满。没想到,这面旗帜迅速从司机的小小抗议,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象征性反抗标志。
进入8月,总统普拉博沃号召民众在8月17日独立日之前悬挂国旗以示团结。可民众并不买账,他们反其道而行,把草帽骷髅旗挂在家门口、贴在汽车上,甚至涂鸦在整面墙上,以此“回敬”政府。
本来,这种以宣泄情绪为主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危害,可印尼官方却如临大敌。国会副议长艾哈迈德甚至公开指责这是“有组织的分裂国家行为”。国家安全事务部更引用2009年《国旗法》,称悬挂“海盗旗”最高可判五年监禁或罚款约3万美元。随后,军警开始在雅加达等地查处销售或展示“海盗旗”的摊贩和个人。他们不仅当场殴打挂旗司机,更有深夜闯入民宅搜查的情况。
然而,政府的高压打击并没有平息民众的不满,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情绪。可即便如此,与印尼历史上的抗议活动相比,“海盗旗”抗议仍只是象征性、相对温和的表达。真正引爆民众情绪的,是“国会议员高额补贴”的丑闻。
8月25日,一条消息在民众中炸开——印尼国会议员每月可领取高达3000美元的住房补贴。要知道,这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印尼家庭整年的房租。在通货膨胀飙升、青年高失业率的背景下,政府一边削减百姓的公共福利,一边给精英阶层加码补贴,民众的愤怒瞬间爆发。
于是,大批民众涌上街头,抗议很快蔓延至全国多个城市。大学生反对削减教育经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货车司机要求加薪,在野党也趁机呼吁解散国会。
紧接着,一名无辜青年的死亡,则瞬间让局势失去了控制。
8月28日,雅加达国会大厦外的抗议如火如荼。警方调来大批防暴部队进行“战术围堵”,试图驱散抗议民众。混乱中,一辆防暴装甲车突然冲向人群,将正在送餐的外卖员阿凡撞倒,并当场碾死。
血腥的画面瞬间传遍社交媒体,阿凡的死立刻成为这场抗议的转折点。真正刺痛人心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突然消逝,而是人们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阿凡出身贫寒,与父母、妹妹和兄长七口人挤在雅加达的一间狭小出租屋里。他是家里的顶梁柱,靠着做保安、开网约车和送餐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并供妹妹读书。这样努力生活却惨遭不幸,让许多人产生了同情和共鸣。
所以,当阿凡倒在街头时,人们感受到的不是“别人的悲剧”,而是“自己的未来”。愤怒的矛头,也随之从单纯的反对国会自肥,迅速转向对警察暴力和体制冷漠的控诉。抗议的浪潮也像野火一般蔓延开来。
面对如燎原之势的怒火,总统普拉博沃紧急发表电视讲话。他对阿凡之死表示“震惊与失望”,承诺将展开“彻底且透明的调查”,并称各政党已同意削减议员福利,以回应社会质疑。但同时,他也警告称,一些示威可能触及“叛国与恐怖主义”,因此,他已下令警方和军队采取强硬手段。在高度紧张的局势下,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学生群体和网约车司机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誓言重返街头,抗议议员特权。新的抗议浪潮几乎不可避免。而这个局势也逼得普拉博沃取消了原定的访华行程。
于是在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声音,说这场动荡可能是“境外势力”在暗中搞鬼,目的是为了对冲我们阅兵的影响,也有的说是为了激化中美矛盾。
不过老羊认为,这些都是过度解读。印尼的这次动荡背后不排除有NGO推波助澜,但印尼社会积攒的怨气并不是外部导致的,而是制度积弊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且由来已久。普拉博沃上任后推行的一系列脱离现实的政策,不仅没有缓解民怨,反而不断刺激矛盾,最终引爆了全国性的动荡。
换句话说,印尼的动荡怪不得别人,完全是自己造成的。这一点看看曾经被印尼扫地出门的新加坡就知道了。
1965年,印尼议会逼迫新加坡退出联邦。彼时,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印尼会成为东南亚的中心,而贫瘠的新加坡甚至活不过10年。
但半个多世纪过去后,历史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新加坡凭借透明的制度、稳定的治理和高效的政策执行,从一座缺水的小岛,成长为全球金融和航运中心;而拥有资源和人口优势的印尼,不但没有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还一次次陷入社会动荡与制度失灵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认为新加坡的崛起是因为地理位置好,但实际上印尼的棉兰,马来西亚的槟城,都处在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的位置并不具有唯一稀缺性。但棉兰和槟城依然落后,而只有新加坡成为了全球的金融中心。所以新加坡的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制度和治理决定的,而印尼直到今天仍然无法摆脱动荡的根源就在于此。
现在,摆在印尼面前的问题是:未来,它是否有勇气进行触及根本的改革,去打破腐败与不公的循环?这并不是一个轻易能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制度性的病灶始终得不到根治,那么印尼今天的动荡,就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