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基建强国的美誉,在核电站建设领域同样处于全球领先水平。2015年,中英法三方正式启动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的合作,其中中英两国之间的协作尤为引人关注。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项目启动仅七年,英国便单方面终止了中国企业的参与权,这一决定背后明显可见美国的影响。中企退出后,核电站建设陷入严重困境,原本460亿英镑的预算面临失控风险,项目甚至有烂尾的可能。
令人费解的是,英国媒体却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企业,甚至要求中方继续承担资金义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呢?
世纪工程
2015年10月,在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的主持下,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位于英格兰西海岸的核电建设项目。
按照规划,项目将建设两座核电机组,中方持有33.5%股份,建成后可为英国提供7%的电力供应,在60年的运营周期内每年减少9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创造2.5万个建设岗位和900个长期职位。英国媒体曾将其称为中英“黄金时代”的标志性项目。
然而,这份良好的开端并未持续太久。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之后,国内政治风向发生转变。特蕾莎·梅政府上台后,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项目展开审查。
尽管英方技术团队经过六周调查未发现任何实质性安全隐患,但美方的持续干预和部分政客的舆论煽动,使得英国对中资参与关键基础设施的态度日趋保守。
2019年,美国将中广核列入实体清单,进一步加剧了英方的担忧。与此同时,英国在涉港等问题上的不当言论也导致中英关系持续恶化,合作基础遭到严重削弱。
尽管遭遇重重阻力,欣克利角C项目仍在2016年9月获得施工许可。但谁也未曾预料,六年之后,英国仍选择将中广核彻底排除在合作之外。
不仅在欣克利角C项目中如此,原计划中方参与建设的赛兹韦尔C项目也受到影响。
2022年底,英国政府宣布以7亿英镑收购赛兹韦尔C项目50%股权,并向中广核支付一定金额作为补偿,单方面中止了与中方的合作关系。
如今,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三国合作只剩下英法两国勉力支撑。那么,在失去中国资金与技术支撑后,项目是否真的如英方所愿顺利推进?
英国核电陷入困境
随着中广核逐步退出欣克利角C及其后续项目,原本备受期待的工程迅速陷入多重危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成本大幅上涨和工期严重延误。
公开数据显示,项目总预算已从最初的约180亿英镑飙升至460亿英镑,预计完工时间也从2025年推迟至2029年,甚至可能延后至2031年。
成本激增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技术标准频繁调整是关键因素之一。
法国电力公司指出,相较于初始设计,英国核监管机构要求新增约7000项修改,导致钢材和混凝土使用量分别增加35%和25%。
这些修改大多源于福岛核事故后的安全标准升级,虽具必要性,但也显著推高了建设成本和周期。
此外,供应链和人力资源的匮乏同样不容忽视。英国已有近三十年未新建核电站,本土核电产业链严重萎缩,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问题突出。
欣克利角项目董事总经理斯图尔特·克鲁克斯曾在内部文件中坦言,重建核电工种体系和供应链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
而项目又恰逢新冠疫情爆发,设备交付延迟、人工成本上升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工程压力。即便面临如此严峻挑战,英方仍未展现出积极协调解决问题的意愿。
英国政府始终强调该项目为商业行为,拒绝直接注资或提供贷款担保,将全部融资压力转嫁给法国电力公司。尽管法电具有政府背景,但作为控股方也难以独自承担不断膨胀的成本。
随着项目困境不断加深,英方并未对自身在决策与管理中的角色进行反思,反而开始重新寻求外部援助。那么,他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英方寻求中方“回流”
虽然英国此前以多种理由将中广核排除在欣克利角C和赛兹韦尔C等项目之外,但随着资金缺口扩大和工程进度放缓,英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向中方释放重新合作的信号,甚至试图施压要求中方继续出资。
以合同义务为由施加法律压力,根据原始协议,中广核已履行60亿英镑的投资义务,持股比例为33.5%。
但随着成本超支,英方试图将股东责任扩大至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超支部分,并暗示若中方拒绝追加资金,可能面临违约指控。
这种将商业风险强加于合作方的做法,在国际大型工程合作中较为罕见。此外,英方也采取了利益诱导策略。
此前,英国曾承诺允许中广核参与后续的布拉德韦尔B项目,并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技术。
即便在中方退出欣克利角C之后,英方仍口头表示不排除未来合作的可能性,试图以未来的合作前景作为筹码,促使中方继续为现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部分英国媒体与政客将项目困境归咎于中方撤资,呼吁中国企业履行“国际责任”,却对英方先前单方面违约的行为只字不提。
此类话语策略,意在利用中方已投入的沉没成本制造心理压力,进而推动中方继续注资以降低前期损失。
此外,英国财政部还被曝曾考虑向中国贷款的方案,希望借助政府信用吸引中资银行提供低息融资,本质上仍是以中方资金填补预算缺口。
遗憾的是,这些操作缺乏平等与尊重的基础,难以真正重建双方信任。
不过从今年6月传来的消息看,中企退出后,项目预算持续攀升,无奈之下,英国也在不断寻找“外部支持”。
据悉,阿波罗公司已承诺为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提供60亿美元资金,至于项目未来能否顺利推进,仍有待英国政府做出理性判断。
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曲折发展过程,无疑为国际大型合作项目提供了深刻启示。从最初的合作共赢愿景,到英方因政治因素排斥中方参与,再到成本失控、工期延误后寻求中方资金回流,这一过程既反映出国际合作中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凸显出战略定力与契约精神的重要性。
对中国而言,坚持平等互利、遵守国际规则始终是参与全球合作的基本准则。中方在欣克利角C项目中履行了出资义务,展现了负责任的合作态度。
面对英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中方有权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陷入非理性的“沉没成本陷阱”。尽管当前项目仍面临诸多挑战,但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
只有各方坚守契约精神、回归理性对话,才能让核电等重大工程真正发挥其经济与社会价值,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与市场的纽带,而非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主要信源
阿波罗将为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提供60亿美元资金——新浪财经2025-06-20中英245亿英镑核电项目敲定 中广核占股33.5%——每日经济新闻2015-10-22闻一哆:“把中国踢出局”,英国460亿英镑核电站可能烂尾——观察者网2024-03-15英国想迫使中企从200亿英镑项目中退出,背后有美国的影子——上观新闻外媒:英国新首相干预致中国在英核电项目推迟——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