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南海可燃冰开发领域实现了从安全开采到高效转化的全链条技术突破。2020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完成第二轮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世界纪录,并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为商业化开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针对深海浅地层软、承载力差的特点,我国自主研发了包含六大类32项关键技术的开采装备体系,其中控制井口稳定的装置“吸力锚”打破了国外垄断。试采过程中还构建了大气、水体、海底、井下“四位一体”环境监测体系,实现了甲烷零泄漏和地质灾害零发生,证明了绿色开发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可燃冰因甲烷转化难题难以高效利用。传统工艺需高温高压环境,能耗高且易将甲烷过度氧化为二氧化碳。2025年8月,海南大学团队研发的新型纳米钯催化体系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甲烷向甲醇99.7%选择性的转化,反应温度仅需70℃,较传统工艺节能60%,设备成本降低40%。这一技术为南海可燃冰就地转化提供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南方案”。
过去全球可燃冰开发缺乏成熟经验,美国、加拿大陆上试采效果不佳,日本两次海上试采均因技术问题中断。我国通过自主创新,率先实现了泥质粉砂型可燃冰的安全可控开采,并进一步攻克了高效转化技术,使我国从技术“遵守者”转变为“制定者”。目前我国正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加速构建“开采—转化—制造”全产业链,推动甲醇燃料、高端化工材料等产业升级。
可燃冰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南海储量约相当于800亿吨石油,可供我国使用百年以上。随着技术产业化推进,预计203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开采。这一进程不仅将提升我国能源自主权,更将为全球深海能源开发提供“中国方案”。
你怎么看这场能源变革?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