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城市在公路边划设停车位并推行收费管理,相关部门多以“规范交通秩序”为由回应公众疑问。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路边停车位的设立是否真能实现交通规范,仍需打上一个问号,笔者也经历了多起路边停车是否合理问题,有时候接娃放学需要在路边停车十几分钟但是仍被收费!
许多地方将路边停车位承包给第三方运营,这一模式本身就暗藏矛盾。第三方企业以盈利为目的,难免会过度追求车位使用率,甚至通过压缩车道宽度、增设非必要车位等方式扩大经营空间。某城市主干道曾因路边密集划设停车位,原本双向四车道被挤压成两车道,早晚高峰时段拥堵时长较之前增加近一倍。这种“为收费而划位”的操作,显然与“规范交通”的初衷背道而驰。
关于路边停车究竟是疏导还是加剧拥堵的争议,在现实中已有诸多印证。在车流量大的路段,车辆停靠或驶离路边车位时,往往需要长时间占用主车道,极易引发后方车辆滞留。而在狭窄的支路,路边停车更是直接导致会车困难,剐蹭事故频发。有交通数据显示,设置路边停车位的路段,高峰期通行效率平均下降30%以上,这显然与“疏导交通”的目标相去甚远。
更让公众困惑的是收费去向问题。既然以“规范交通”为名,那么收费理应多用于交通设施维护、警力投入等公共服务,但多数城市从未公开过路边停车费的具体收支明细。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停车费大头流入了第三方企业口袋,真正用于交通治理的资金占比不足两成。这种“公共资源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难免让公众质疑其背后的利益动机。
路边划停车位被当作是一种管理交通秩序的手段,但是公路旁划线占用了公共资源,反而增加了道路的拥堵和交通混乱。真正的交通规范,需要科学规划车位布局、明确收费公益属性、公开资金流向,让每一个车位都服务于通行效率提升,而非单纯的利益创收。否则,路边的那一条条标线,只会成为交通治理的“绊脚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