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暑期已近尾声,这个暑假孩子们过得怎么样?从媒体报道我们看到了部分孩子的度假模式:图书馆成“托儿所”,孩子午餐靠家长点外卖解决……这一现象折射出暑假孩子的托管之难。
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每到假期,孩子的看护、照顾问题往往令人头疼。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往老家,或者上班时带到单位,找个不碍事的地方安置孩子。而让孩子在图书馆打发一天,则是一些家长新想出的无奈之举。但指望孩子们老老实实在图书馆待上一整天,既不现实,也有违孩子的天性。对于家长的这种“权宜之计”,不应有太多苛责。真正要探求的是,每当假期来临,如何让孩子安全、舒心地度假,让家长安心、踏实地上班。
在卫生健康系统,已经有一些医院关注到职工孩子的托管难题,并推出了暖心举措。例如,浙江省肿瘤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举办职工子女夏令营,让“医二代”在医院里进行科学探索,同时近距离了解父母的工作,不失为解决医护人员“隐性失陪”的一种探索。北京口腔医院开设为期5周的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孩子们可参加知识拓展课程、艺术课程,也可进行户外活动以及脸谱绘画等体验活动。正如一些家长所感叹的,“暑假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管或者沉迷电子产品了,可以更安心地工作”,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也因而大为提升。
自己上着班,孩子由单位托管,这只是少数单位、机构给员工的福利。目前,大多数家庭仍面临“孩子假期无处安放”的问题。解决这个难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探索一些可行之道。
首先,政府应在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相结合,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增加服务供给,降低服务费用,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到价格合理、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托管服务。
其次,在公共服务方面,需推出更多体现儿童友好的举措。比如,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立专门的儿童阅读区域,并做好安全防护和秩序管理。社区也可腾出一定的地方改造成儿童书吧、活动中心等,同时,组织志愿者开展托管服务,既解决家长看护难题,又丰富孩子假期生活。
再者,单位、企业也应给职工提供更多关怀,解决职工急难愁盼。譬如,在寒暑假,为职工带孩子到单位提供一定的方便。有条件的,可调配一定的人力物力对职工子女进行托管。
只有单位、社区、部门等相关各方共同施策,才能真正解决千千万万家庭的儿童托管难题。这不仅关乎家庭的安稳幸福,也将激发更多年轻夫妇对生儿育女的信心。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优哉(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