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是秋天典型而常见的气候特征。
秋天来临,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又多起来了。
干燥综合征是西医的病名,西医认为其核心是免疫系统攻击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进而引发全身多系统受累。
患者常出现口干,即便频繁饮水也难缓解,吃饼干等干食需靠水送服;眼睛干涩、疼痛、有异物感,伴畏光、视物模糊,部分人还会出现肠道干涩、阴道干涩疼痛。全身症状有乏力、低热、关节痛、紫癜样皮疹,严重时可累及肺脏引发咳嗽气短(间质性肺病),影响肾脏导致多饮多尿(肾小管酸中毒),或出现血细胞减少等。
中医没有干燥综合征这个病名,中医学认为此症候群的核心病因和病机是“阴虚”。
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阴液包括血液、唾液、 尿液、乳汁、精液 、白带、淋巴液、脑脊髓的液体、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羊水等等。
中医理论认为,阴液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一旦阴液亏虚,各组织器官失于濡养,便会出现干燥不适:除口眼干涩外,有人会感觉鼻腔干燥如灼,肠道失润引发便秘……这些症状均与阴液不足密切相关。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根据阴虚在哪个脏腑和阴虚的程度,进行辨证施治,对证下药。中医治疗阴虚的经典名方有很多。
如果是肺阴虚,可以选用百合固金汤;如果是肝阴虚,可以选用一贯煎;胃阴虚可以选用益胃汤;肝肾阴虚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如果五脏六腑都阴虚,可以选用左归丸、大补阴丸……
通过辨证施治,调整失衡的人体阴阳,使人体阴阳基本达到平衡,干燥综合征自然就痊愈了。
医案一:肺阴虚致眼干咳嗽
38岁的张女士,近1年眼睛干涩疼痛、畏光,伴口干、干咳少痰,夜间症状加重,曾用人工泪液缓解但效果短暂。西医检查提示抗SSA抗体阳性,确诊干燥综合征。就诊时见其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为“肺阴虚”——肺主皮毛、司呼吸,肺阴不足则津液不能上承润眼、濡咽,还会致肺失宣降引发咳嗽。
治疗以养阴润肺为法,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黄、熟地黄各15g,麦冬、玄参、川贝母各12g,白芍、当归、桔梗各10g,甘草6g。
同时建议每日用百合、梨煮水代茶饮,避免食用辣椒、胡椒等辛燥调料。用药1个月后,张女士眼睛涩疼痛大为缓解、干咳已止,继续调理1个月,诸症悉除,复查相关指标已正常。
医案二:肝肾阴虚伴关节痛
59岁的李先生,确诊干燥综合征3年,长期口干、眼涩痛,畏光流泪,不敢看电视,手机除了接打电话,不敢上网看新闻、看视频,近半年新增关节隐痛,双足心烦热、时有潮热盗汗。西医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中医诊见其舌红无苔、舌有裂纹,瞳孔增大近一倍,脉沉细,辨证为肝肾阴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阴虚则精血不足,不能濡养关节、上荣头目,还会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治疗以滋补肝肾为核心,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熟地黄20g,山茱萸、山药各15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10g,北沙参、麦冬、枸杞子、川楝子各12g。
嘱其多吃藕、荸荠、百合、玉竹等养阴食物,避免熬夜、用眼过度,减少炒花生、油条等燥火食物摄入。治疗2个月后,李先生眼睛干痛大为减轻,可以用手机上网了;口干、关节痛减轻,双足心已不再发热,潮热盗汗消失,各项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对于干燥综合征,重在预防。
要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原则。
平常要多吃山药、百合、藕、荸荠、梨等养阴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比如做菜时要少放胡椒、辣椒、花椒、八角茴香、豆蔻、草果等伤阴耗气的辛香料,少吃炒瓜子、炒花生、炒核桃、油条、油饼等燥火的食物。
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思虑过重,杜绝熬夜,使用电子产品要有节制,避免久视伤血、伤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