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面部美学时,内外轮廓和面部折叠度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点。了解它们如何影响面部的整体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个人形象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面部折叠度”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脸才算高折叠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面部折叠度”这些事儿。
什么是“面部折叠度”呢?
当我们在探讨面部美学时,通常都离不开“面部立体感”,而“面部立体感”其实就是”面部折叠度”的另一种说法。面部折叠度越高,整体立体感就越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们可以用正脸与侧脸显示面积的多少来鉴别面部折叠度高低,如下方图片所示:以T区和颧骨为界限,将面部分为三部分,面中部分为正脸区,两侧为侧脸区(折叠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面部折叠度越高,侧脸区更往里收,视觉上来看更显脸小且立体感更强。面部折叠度低,侧脸往外摊开的面积更大,视觉上更显脸大且扁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折叠度高的脸,看起来更加往里收,正面能够看到的留白较少,比较显脸小,侧脸看起来就更加纵深;折叠度低的脸,整体是往外摊开的,看着显脸大,侧脸更扁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从面部美学的角度上来说,面部折叠度,是以额结节-眉弓-颧弓-口角-下颏5个点的连线为界,将面部分为正面和侧面区域。
你的面部折叠度是高还是低?
一个方法教会你如何自测面部折叠度,首先,仰头拍摄一张下巴抬起的照片,看下巴夹角: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下巴夹角>90度,那么你是阔面脸,折叠度低;如果下巴夹角<90度,那么你是窄面脸,折叠度高。
怎么提升面部折叠度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面部折叠度」不是单纯的一条线,而是指脸部光影灰三区之间比例关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三阶光影美学去打造上镜脸。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区— 中轴立体 、面中平整
光区即面部高光区,是正面看到的「内轮廓」,也是视觉的「重心点」,影响面中前进度。但亚洲人,面部普遍前凸程度小,颧骨宽阔,鼻背低平,嘴凸下巴后缩,立体感欠缺。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而通过骨性支撑来打造中轴线第一视觉焦点,既能够提升骨相美,重塑面部立体感,又能实现高低差自然形成光影线和改变光影线走势。
具体把握以下两点:1、重塑面部高光点:减少高光面的「阴影」, 比如泪沟、黑眼圈、法令纹、面中凹陷,适当高光处理可以增加明亮度,加强面中平整度。2、拉高面部中轴线:提升额、眉弓、鼻、唇、下巴的立体度,强调四高三低的中轴线,凸显侧面纵深折叠度,让脸看上去更精致立体。
灰区—转折衔接、流畅折叠
灰区在光区与影区之间起「过渡作用」,柔和光影使轮廓更自然流畅,比如额颞、眉颞 、颧 、颧颏、下颌折叠等,不仅改善折叠度,流畅衔接起到小脸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尤其是颧颏折叠线位于中下面部,是正面到侧面的重要转折点,所以改善颧颏折叠度,需要内聚高光,就像把扩面脸“折”到侧面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想要让脸部从2D秒变3D,我们可以通过硬度较高、支撑力较强的玻尿酸微调中面部,内移动高光点,调整灰区范围,提升面部折叠度,让面中部更加“聚光”小巧。
影区—内收提升
影区是逐渐后折的外轮廓,影响面部视觉宽窄和纵深,同时也是面部需「弱化或隐藏」的部位,如面颊两侧、下颌角等,阴影处理营造内收效果,让脸更小巧上镜。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医美知识科普,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提升影区包括:咬肌缩小、外轮廓提升、流畅。抗衰型求美者:影区提升(外轮廓提升)+ 面中光区平整美化型求美者:中轴光区立体 + 影区内收(收窄下面部)
真正高级的脸,无论是顶光还是背光,光影都是以平整的「块面形状」出现,而不会出现明暗紊乱。
在进行面部抗衰方案设计时,经验丰富的医生会将“光影美学”运用在面部美学设计,即融入光、影、灰的考量,做正确的高低点归纳,通过重塑明暗对比来调整面部的视觉面积与立体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