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上海连续的高温天数不断刷新着纪录。当多数人在空调房中避暑时,静安区的街巷中,一群身着鲜艳制服的身影正顶着烈日步履不停——她们是凯成和养护理站的养老护理员,在这个酷暑中为失能老人筑起一道“清凉港湾”。
“我们不只是护理,更是守护。”
清晨5:30,天刚蒙蒙亮,关东玲已经背着护理包走出家门,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她熟练地检查着随身背包:护理用品、防暑药品、毛巾和水杯。
“天热得早点出门,中午最热的时候尽量在室内服务。”她边说边快步走向第一位长者家。
当日,她要奔赴9位长者家中,完成温水擦浴、协助进食、压疮预防护理等长护险服务项目。高温天气下,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更需密切关注。
在晋城路的潘老伯家,这位长期卧床的老人见到她露出安心的笑容。
“爷叔,水温合适吗?”她轻声问道,手上的动作一丝不苟。冒着热气的毛巾拧干,轻柔地擦拭老人身体,每一个动作都细致而专注。
“高温天,卧床老人容易生褥疮,清洁和翻身更要勤快些。”关东玲说道。
护理间隙,她仔细检查老人家中的防暑措施:“空调温度要保持在26℃左右,不能太凉。还要提醒多喝水,但每次不能太多……”
长护险护理员的工作从不局限于日常护理。某个深夜,家住场中路的傅老伯在家中摔倒,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拨通关东玲的电话。
“我马上到!”没有犹豫,她立即赶赴老人家中。评估伤情、拨打120、联系家属……整个过程专业而高效,还不忘一直安慰老人。事后,她还细心建议家属为老人加装防滑设施。
这样的突发情况在关东玲的工作中并不罕见。“我们不只是护理,更是守护。”关东玲说。
“只要她需要,我就在。”
陈晓英已经开始她第四年的护理工作,一天9个小时的服务时间里,她穿梭在不同的老人家中。早晨5点上班前,她总会顺路给独居的张老伯带份早餐,这是她长期以来的习惯。高温天气里,她特意选清淡的小菜和主食。“天热老人胃口不好,得换着花样买点清爽的。”
“阿姨,今天这么早啊!”小区保安已经熟悉了她的身影。“早点来,老人等不得。”陈晓英笑着说。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她自学了按摩、理发、扦脚等技能,成了老人口中“比亲闺女还贴心”的护理员。
在88岁的王阿婆家中,陈晓英细心地为老人修剪头发。“天热了,剪短些清爽。”她动作轻柔,不时与老人聊着家常。作为失独老人,王阿婆把她当成了亲人。
去年冬夜,王阿婆不慎滑倒,陈晓英深夜赶到妥善安置。第二天又主动联系居委会,确保后续照护不断档。“只要她需要,我就在。”陈晓英说。
用汗水浇灌“夕阳”之花
夏日高温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额外挑战。护理员们携带的背包中除了常规护理用品,还增加了人丹、清凉油等防暑物资。
“每个老人家里都要调整护理方案。”关东玲说,“高血压老人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糖尿病老人要注意伤口护理……”虽然工作强度大,但她们从未降低服务标准。每服务一位老人后,她们都会仔细做好清洁,整理好服装,再赶往下一家。
据统计,静安区目前有超过2000名像关东玲和陈晓英这样的长护险护理员,服务着万余名失能老人。在长护险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这些护理员们用专业与爱心搭建起守护的桥梁。“她们不是超人,却在高温中奔波,在深夜里响应;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却把最多的时间留给别人的父母。”凯成和养护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论多热,只要老人需要,我们就在。”这是长护险护理员共同的承诺,也是这个酷暑中最动人的清凉誓言。
记者:郁婷苈
图片:郁婷苈
编辑:梁慧
封面图:图虫创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