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领游戏皮肤,填个身份证号就行!”“免费领学习资料,传张学生证照片就能参与!” 面对这些诱惑,很多青少年没意识到:随手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冒用办理 “短期意外险”“校园医疗险”,不仅会卷入保险纠纷,还可能影响征信;而学校统一购买的学生保险,不少人连保障范围都不清楚,遇到意外时白白错过理赔。今天我们就聚焦青少年 “保险安全”—— 守住信息不被冒用,读懂学生保险权益,让保险成为成长保护伞。
一、警惕信息泄露:小事藏大风险
身份证号、学生证信息、家长手机号,是办理保险的关键凭证。信息泄露后,不法分子可能冒用你的身份买低价短期保险,若后续出现 “理赔骗保”,责任可能牵连到你;还可能伪造 “失效保单”,以 “续保优惠” 诈骗家长钱财。
常见泄露场景有三类:一是 “免费福利” 陷阱,扫码领文具、抽奖时填身份证号、住址,信息可能流入非法中介;二是 “社交平台暴露”,晒学生证、身份证照片,或公开生日、学校,骗子易拼凑完整资料;三是 “非官方 APP 授权”,下载不明 APP 时随意同意权限,导致信息被批量收集。曾有初中生填信息领漫画书,家长随后接到 “保险续费” 诈骗电话,虽未受损,但维权耗费大量时间。
二、学生保险别忽视:权益要记牢
每年开学季的 “学生平安保险(学平险)”,保费低却能覆盖常见风险,比如体育课扭伤、意外摔伤住院,甚至感冒发烧门诊费,符合条件可理赔,能减轻家庭负担。但用好保险要记三个关键点:
第一,“摸清保障范围”:学平险保 “意外” 和 “疾病”,但整容、配镜等非必要费用,或打架斗殴、逃课导致的意外不赔,可让家长向学校要保单条款,看 “保险责任” 和 “免责条款”。第二,“保留理赔凭证”:病历本、缴费发票、检查报告等要存好,这些是理赔必备材料。第三,“及时报案”:发生意外或生病后,3 天内联系保险公司报案(保单有客服电话),别等治疗结束才想起,以免错过时效。有疑问可让家长找学校老师,或打官方客服,别信陌生 “理赔代理”。
三、实用小贴士:三个习惯护安全
做好信息保护和保险权益维护,养成三个小习惯即可:第一,“敏感信息不外露”,填身份证号前问家长老师,对 “扫码领福利” 说 “不”;第二,“社交分享留心眼”,发动态时给关键信息打码,不公开学校班级;第三,“保险资料妥保管”,让家长存好学平险保单号、客服电话,自己记基本理赔流程。
对青少年来说,保险不是 “摆设”,而是 “安全保障”。保护好信息,读懂保险权益,从关注这些小事开始,为成长添安心,为家庭减顾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