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革命星火从这里点燃

0
分享至



盛术英介绍中共夏营支部旧址保护情况

1929年8月,菏泽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东明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夏营支部诞生。从此,一粒红色的火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燃起,冲破黑暗的天空,给人民带来了光明。近日,记者奔赴东明县大屯镇东夏营村,走进中共夏营支部旧址,溯源建党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杨树林里成立支部

在东明县大屯镇东夏营村,静静矗立着菏泽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东明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夏营支部旧址。夏秋之交,记者走进旧址,循着青砖黛瓦的古朴肌理、黑漆门窗的历史痕迹,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中,触摸红色信仰的温度,回溯菏泽农村党组织从萌芽到壮大的光辉历程。

“菏泽市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为何诞生于此?这要从东夏营村独特的地理位置说起。”讲解员刘琳介绍,“这里地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是菏泽、曹县、考城、长垣、东明五县结合部,素有‘鸡鸣听三省、犬吠惊五县’之称。”20世纪初,军阀混战连年不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改变现状的革命诉求日益强烈,为中共夏营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我的爷爷盛国政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大,盛国昌、盛国典分别是老三和老四。”东夏营村77岁的盛氏后人盛术英回忆道。1929年初,在濮阳中学求学的盛国昌、盛国典兄弟接触并接受了马列主义,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们利用假期返乡,积极发展党员。1929年8月,经濮阳县委批准,党员们在夏营东北地的杨树林中集会,宣告中共夏营支部正式成立。盛国昌任党支部书记,沈子明为组织委员,贾计新为宣传委员。这一缕革命曙光,就此揭开了东明革命历史的崭新篇章。

在盛国昌的影响下,其二哥盛国宦、七妹盛立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 年春,盛国昌将家中客厅整理出来,创办了盛氏小学,后更名为志同小学。他亲自担任校长,支部部分党员担任教员,大家自付灯油费,义务为乡亲授课。这里白天是全日制小学,夜晚则变身为农民夜校,盛国典常为学员深入浅出地讲解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刘琳介绍道。中共夏营支部成立后,主动肩负起领导责任,将广大群众的自发斗争转变为党领导下的有组织行动。

修缮后的中共夏营支部旧址第四展室,还原了当年的“革命食堂”。“当时盛家家境殷实,拥有近千亩耕地。支部成立后,发展党员、购置武器、筹建游击队、开办学校等各项开支,均由盛氏兄弟自筹。不仅如此,盛家的伙房还为南来北往的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免费提供食宿。随着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经费需求日益增加,他们甚至开始变卖房产地产筹集革命经费。”刘琳的讲述,让 “毁家纾难”四个字清晰地浮现在记者脑海中。

“架户借粮”运动:点燃群众斗争的火种

“中共夏营支部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领导‘架户借粮’运动。”刘琳介绍,“‘架户借粮’俗称‘吃大户’,即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灾民集体向地主恶霸施压,迫使他们献出粮食救济灾民。”当时,共产党员李怀道回到家乡组织农民互济会,向赵真屯村地主、村长李喜郎“算账借粮”,最终迫使李喜郎献出粮食20石、大洋 120元。赵真屯互济会“吃大户”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周边灾民,斗争热情迅速高涨。东明县东北周家寨村的周大黑、周二黑随即带头拉起饥民队伍,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架户借粮”运动。

“令人痛心的是,李怀道同志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押,双腿被打断。伤愈后,他又遭到反动阶级的报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活埋。”刘琳语气沉重地说。夏营党支部成立后,还积极对当地农民暴动武装进行改造。1930年5月,张五、刘进甲等人先后在李八老、范士屯等地竖起“杀富济贫”的大旗,组建侠义军,举行武装暴动。同年6月,为加强对这支农民武装的领导,中共夏营支部派李怀道、李元起加入张五部,胡娃子、胡蒺藜加入刘进甲部,逐步取得了部分领导权。随后,中共直南特委决定以东明、长垣地区的农民武装为基础,组建红军第26军独立师。

夏营党支部还积极参与了濮阳姚家暴动。1932年10月,按照上级指示,支部秘密收集枪支弹药、训练骨干力量、发展暴动队员,为参与暴动做准备。1933年8月初,黄河北岸决堤,姚家村被洪水淹没,群众断粮,党组织顺势提出“吃大户”的口号,准备发动武装暴动。为支援姚家暴动,中共夏营支部先后提供长短枪12支、手榴弹100余枚。1932年底,因暴动计划泄露,不得不提前行动。当中共夏营支部带领暴动人员抵达黄河南岸时,姚家暴动已宣告失败,参与人员只好分散潜回夏营,支部活动也随之由公开转入地下。

甘洒热血铸丰碑:革命精神的代代传承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东夏营村成为坚固的抗日堡垒村,为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琳说,“盛氏兄弟为党的事业倾尽所有,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姚家暴动失败后,为暴动筹措经费的盛国宦因资不抵债,在组织安排下携带妻女前往山西。途中贫病交加,他无奈先后卖掉两个女儿,最终客死他乡,年仅28岁。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盛国昌赴河北保定参加对日作战。同年10月,在娘子关战役中遭遇敌机轰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1937年10月末,中共直南党组织负责人指示盛国典筹建中共东明县工委。但此时盛国典病情严重,他向党组织请示后,将筹建任务委托给张恩桐。不久,中共东明县工委在夏营村成立,张恩桐任书记,于绍孟、李宜亭、穆文平为委员。1938年,日军侵入东明东南部,得知重病在家的盛国典精通日语后,多次以治病为诱饵,利诱他为日军效力,均被盛国典严辞拒绝,始终不肯屈节事敌。1938年6月,盛国典病逝,年仅26岁。他终身未娶,将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1938年10月,中共东明县委在县工委基础上正式成立,全面领导当地人民的抗日斗争。

从油灯下的革命宣讲到“吃大户”斗争的胜利,从秘密购置武器到组建革命武装,从盛氏三兄弟的舍生取义到无数后继者的前赴后继,从中共夏营支部的诞生到中共东明县工委的成立——这座旧址完整承载着菏泽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历史记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这一红色地标延伸开去的,是东明县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其中蕴含的红色资源、承载的红色文化、流淌的红色基因,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3年6月30日,修缮提升后的中共夏营支部旧址正式对外开放。“我的先人为革命甘洒热血,铸就丰碑。作为盛氏后人,我有责任传递夏营支部的革命薪火。” 盛术英说。如今,她已是中共夏营支部旧址的义务宣讲员,每天为前来参观学习的观众讲述那段红色历史,最多一天宣讲了12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菏泽日报 incentive-icons
菏泽日报
菏泽日报
11443文章数 99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