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这件事越来越像军备竞赛,父母们绞尽脑汁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前叫“建国”“建军”是光荣,后来叫“子涵”“梓萱”是时髦,现在叫“鹿鸣”“知许”成了新潮流。名字越来越雅致,生僻字也越来越多,这背后根本不是审美进步,而是家长焦虑的又一次升级。
图片源于网络
二十年前父母取名参考《言情小说大全》,如今父母人手一本《诗经》《楚辞》。从“浩然”“诗涵”到“南乔”“念禾”,变的不是文化水平,而是跟风的方向。当年觉得“梓”字洋气,现在觉得“梓”字俗气,本质上都是怕落后。别人家孩子名字出自《诗经》第五页,我家孩子必须出自《楚辞》第七篇,这不叫文化自信,这叫内卷到取名界。
生僻字成为新战场。有些名字老师点名得查字典,同学打招呼怕读错音。家长追求独一无二,却忘了名字是给别人叫的。方胤旭的“胤”字有几个人能脱口而出?丛鹿鸣的“鹿鸣”虽美,但孩子得一次次解释“是鹿鸣,不是鹿晗”。取名的只顾自己发挥,用名的却是孩子自己。
图片源于网络
四字名更是混搭风盛行。父姓加母姓本是好事,但硬凑成“张沐辰”“李慕白”,其中的“沐”“慕”字真的有意义吗?多数只是谐音硬搭,听着文艺实则牵强。这种名字看似公平,实则把父母姓氏压力早早压给孩子。一个名字背负两个家族期待,孩子还没上学就先背起家谱。
以前取名重含义,现在取名重意境。“建国”是建设国家,“建军”是壮大军队,意思直白有力。现在的“知许”“南乔”意境优美,但具体什么意思?家长也说不清,只觉得“听起来有文化”。从追求实际意义到追求飘渺意境,名字成了父母自我展示的工具。
网红名字过时快,说明潮流本质是循环。“子涵”被嫌弃了,但“鹿鸣”能火多久?现在追求独特,结果大家又一窝蜂去古籍里挖名字。今天的“鹿鸣”“知许”,就是昨天的“子涵”“梓萱”,不过换了个出处而已。等这批名字烂大街了,下一代父母又会寻找新的独特标签。
名字本该是个简单符号,现在成了家庭综合实力的体现。父母得懂古典文学、能避开热门字、会组合生僻字、兼顾音形义,最后还要不重名。这难度堪比高考作文,普通家长根本玩不起。以后会不会出现取名顾问,专门帮焦虑父母设计“独家定制名”?
图片源于网络
有些名字纯粹是家长自我感动。孩子将来是否快乐成功,和名字是否出自《诗经》毫无关系。诸葛亮名字普通,不影响他成为智者;马云名字简单,不影响他成就事业。反之,名字再雅致,人生不如意也是白搭。家长在名字上倾注太多心思,不如多陪孩子读本书。
这场取名竞赛没有赢家。父母累,孩子更累。一个名字承载太多期望,反而成了负担。等这批孩子长大,他们或许会羡慕那些叫“伟”“静”“涛”的人,至少简单好写,容易让人记住。
取名的尽头是回归平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