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对全球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只是普通岁月中的一环,但对吉尔吉斯斯坦来说,这一年却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原因在于,这一年,一位戴着圆框眼镜、年逾花甲的女性成功当选为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她便是被誉为中亚“铁娘子”的罗扎·奥通巴耶娃。
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如此敬重她,是因为她为了民众的福祉,先后推翻了两位“失职”的国家元首。
这位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坛举足轻重的女性领导人,最大的心愿就是与中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风暴中心
要真正理解奥通巴耶娃的政治轨迹,必须从她的早年经历谈起。
她于1950年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奥什,一个民族混居、文化多元、矛盾频发的地区。
她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教师,为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使她从小就意识到,世界远比眼前更广阔,而她的目标,是远在莫斯科。
进入莫斯科国立大学哲学系学习,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那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开阔视野的平台。
她专攻深奥的哲学理论,掌握了将复杂问题条理化的思维方式,这种能力后来成为她应对各种政治危机的核心工具。
大学毕业后,她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家乡,在吉尔吉斯国立大学担任教职。
她擅长将黑格尔、康德等哲学家的思想,用牧民放牧、耕作的日常例子讲得通俗易懂。
这六年的教学经历,不仅让她传播知识,更让她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民,洞察他们的所思所虑。
上世纪80年代,奥通巴耶娃步入政界,凭借卓越的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她在苏联解体前迅速晋升,最终担任外交部长。
之后,她被派往巴黎和马来西亚担任外交官,这段经历使她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西方政治体系的运作方式,同时也将英语、法语、德语掌握得炉火纯青。
1991年,吉尔吉斯斯坦宣布独立,凭借丰富的外交经验,奥通巴耶娃成为新政府外交领域的核心人物。
她曾担任副外长、外长,还出任该国首位驻美和驻英大使,在国际舞台上为这个新生国家争取立足之地。
那时的她,是一个典型的知识精英与职业外交官,或许她自己都未曾料到,后半生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谈判桌,而是来自国内街头。
两次站在变革的前线
进入新世纪,吉尔吉斯斯坦的“民主”开始出现问题。
首任总统阿卡耶夫虽出身学术界,却未能改善人民的生活。
国家的金矿、能源等关键资源被其家族和亲信垄断,腐败如野火蔓延,贫富差距日益加剧。
面对这一切,奥通巴耶娃内心深处的哲学信仰与对民众的责任感促使她不再沉默,她毅然投身反对派行列。
她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在议会中公开批评政府,组织村民集会,引导他们带着证据质问:为何村道始终无法修缮?矿产收益流向何方?
这种行为自然招致权力者的敌视,她家的住宅曾遭炸弹袭击,参选资格也被无理剥夺,但这些打压并未让她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她与腐败斗争到底的决心。
2005年,“郁金香革命”席卷全国,民众的愤怒将阿卡耶夫赶下台。
奥通巴耶娃是这场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但她并未趁机争夺最高权力,而是选择支持南方的巴基耶夫担任新总统。
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政治智慧,有助于缓解国内南北地区的长期矛盾。
然而现实却出人意料,巴基耶夫上任后,不仅未吸取教训,反而将家族腐败推向新的高度。
他的儿子掌控了全国的燃油供应,导致物价飞涨,他还压制舆论、逮捕异见人士,使国家状况比阿卡耶夫时期更加恶化。
这一次,奥通巴耶娃彻底醒悟,她意识到,换一个领导人,若体制不变,问题依旧无法根除。
她从巴基耶夫的支持者,转变为最坚定的反对者。
2010年4月,当民众因无力承担水电费用再次走上街头时,奥通巴耶娃毫不犹豫地站在他们中间。
最终,首都广场爆发流血冲突,巴基耶夫仓皇出逃,与他的前任一样狼狈不堪,吉尔吉斯斯坦在短短五年内第二次将总统驱逐出国。
临危受命的“过渡总统”
二次革命后,国家陷入混乱,政府瘫痪,法律失效,更严重的是,南部地区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
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爆发冲突,数百人丧生,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国家几乎滑向内战与分裂的边缘。
在这一关键时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罗扎·奥通巴耶娃。
凭借崇高的威望和在两次革命中保持清白的记录,她被推举为临时政府领导人,随后宣誓就职为为期一年半的“过渡总统”。
她接手的是一个极度棘手的烂摊子,对内要平息民族仇恨、重建秩序,对外还要妥善处理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的关系。
上任后,她推动全民公投通过一部新宪法。
这部宪法大幅削弱了总统的权力,将国家从“总统主导”转变为“议会主导”,等于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部分权力。
但奥通巴耶娃深知,前两位总统之所以腐败,正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监督,她希望通过制度设计,彻底堵住腐败的漏洞,为国家的长远稳定打下基础。
然而,南部的民族冲突给她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争议,国际上有声音指责她的政府未能有效制止暴力,甚至称她忽视了乌兹别克族社区的求助。
一位名叫阿斯卡罗夫的乌兹别克族人权活动家因记录并传播冲突画面被捕,最终被判终身监禁。
这一事件让她背上“黑玫瑰”的骂名,成为她政治生涯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在外交方面,她展现出一名资深外交官的稳健与务实,面对美俄两大国,她不轻易选边站。
但一旦涉及国家根本发展问题,她的立场就非常明确:与中国合作。
她深知,对于一个被群山环绕的贫穷国家来说,空洞的口号远不如实实在在的道路和工厂来得重要。
她亲自带队前往北京,洽谈的不是资金援助,而是具体项目:修建一条让南方农民的卡车几小时内就能进入中国市场的公路。
建设一个利用本地石材、解决本地就业的水泥厂,以及天然气管道过境带来的过境费,用于支付教师工资。
她曾对西方记者说:“当你的苹果要走三天山路才能卖出,而一条新路能将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这不叫‘妥协’,这叫‘实际收益’。”
这种务实的发展理念,为吉尔吉斯斯坦指明了前进方向。
卸任后的全球公民
2011年12月1日,奥通巴耶娃履行诺言,任期一满,她便将权力平稳移交通过选举产生的新总统阿坦巴耶夫。
这是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权力交接,意义非凡。
卸任后,奥通巴耶娃并未选择安逸生活,而是创立了一家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国内女性教育和公民社会发展。
她坚信,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女性和年轻人的素质,她的基金会在首都开设外语课程,培训记者,鼓励女性参与公共事务。
同时,她的声望和经验也使她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她加入多个联合国及国际组织,担任顾问与调解人。
2022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她负责联合国阿富汗援助团。
这意味着她将前往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为和平与人权,尤其是女性权益奔走呼吁。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将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了更广泛的中亚地区和平事业之中。
如今,75岁的奥通巴耶娃依然活跃在各类国际论坛上,持续为中亚的发展建言献策。
她坚定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她也坦言,中国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两国关系只会日益深化。
信息来源:罗扎·奥通巴耶娃抖音百科中国日报网:奥通巴耶娃正式就职 吉尔吉斯斯坦诞生首位女总统环球网:奥通巴耶娃:"一带一路"倡议是最大的和平稳定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