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节的红包里塞的是欧元,当庙宇的牌匾换成了拉丁字母,这四个曾经浸泡在汉文化圈的国家,早已悄悄完成了一场 “文化变脸”。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韩国人现在认不出自家古迹上的汉字,越南人用罗马字写春联,蒙古人用俄文字母写名字,而新加坡的华人过年时既贴福字又摆圣诞树。
这波 “去中国化” 操作各有各的狠劲,其中新加坡更是彻底活成了西方模样。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四个国家的 “文化转型记”,看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和汉文化 “渐行渐远” 的。
![]()
从汉字到谚文:韩国越南的 “去汉化” 狂飙
要说对汉字最 “绝情” 的,韩国绝对算一个。1970 年朴正熙当总统那阵子,硬是下了道死命令:小学课本里一个汉字都不准有,连名胜古迹上的汉字牌匾都得换成韩文。这操作够狠吧?要知道在此之前,韩国人用汉字用了两千多年,从三国时代的高句丽就开始学汉朝律令,新罗王朝更是把《论语》当课本。
世宗大王 1443年创造韩文时,本来是想让老百姓学汉字更容易,结果六百年后成了取代汉字的 “利器”。更绝的是 2005 年,他们把用了六百多年的 “汉城” 改成 “首尔”,连城市名这点念想都不给留。
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韩国人又开始后悔了,2009年有 20 位前总理联名请愿恢复汉字教育,毕竟没有汉字,年轻人连自家史书都看不懂。现在韩国新闻里汉字的使用率特别低,《韩国民族日报》更是傲娇到一个汉字都不用,但招聘时又要求求职者认识 1800 个汉字,这波操作也是没谁了。
![]()
越南的 “去中国化” 则像是一场 “文字革命”。法国人 1858 年打进来后,就开始不怀好意地推广罗马字,1865 年还办了份罗马字报纸《嘉定报》,摆明了要切断越南和汉字的联系。没想到越南的民族主义者后来也觉得这招好用,1907 年东京义塾的知识分子们喊出 “普及罗马字才能开民智”,硬是把殖民者的工具变成了革命武器。
1945 年胡志明宣布独立后,直接下命令废除汉字,全国推广 “国语字”,连扫盲运动都用罗马字搞。现在去越南旅游,你会发现有趣的混搭:春节还叫 “Tết”(源自汉语 “节”),但春联是拉丁字母写的;家里供着祖先牌位,却用罗马字标注名字。年轻人更厉害,学英语比学汉字积极多了,街头招牌一半是国语字,一半是英文,找个认识 “福” 字的都得碰运气。
![]()
不过越南人聪明,把中式盆景修成圣诞树造型,叫 “样松圣诞”,这种中西合璧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西里尔字母与英语霸权:蒙古新加坡的文化转向
如果说韩国越南是主动 “断奶”,蒙古的 “去中国化” 更像是被人强行换了奶粉。1924 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苏联大哥的 “指导” 下,先是试了拉丁字母,没成,1946 年干脆全面改用西里尔字母写蒙古语。
这一改可不得了,把用了八百年的传统蒙古文给废了,连寺庙里的经文都得用俄文字母写,硬生生切断了和中国文化的文字纽带。更绝的是 1930 年代还搞了波 “灭佛运动”,关闭了大批寺庙,把藏传佛教这个和中国共享的文化符号也给削弱了。
现在蒙古年轻人别说认汉字了,连自家传统蒙古文都认不全,2025 年政府要恢复传统蒙古文,结果公务员还得专门培训,这波文化断层闹的。不过那达慕大会倒是保留下来了,就是摔跤手的运动服上印的都是西里尔字母,看着有点出戏。
![]()
要说 “去中国化” 最彻底的,还得是新加坡。这个华人占 75% 的国家,愣是把英语说成了母语,也是没谁了。1980 年李光耀一声令下,把东南亚唯一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给关了,理由是 “要平衡种族关系”。
现在新加坡政府文件全是英文,连华语教学都得用简体字,美其名曰 “华语”,其实和咱们的普通话差着辈儿呢。最魔幻的是过年,商场里圣诞树还没撤,就挂上了红灯笼,年轻人一边抢微信红包,一边用英语说 “新年快乐”。不过这招确实管用,新加坡靠着英语成了金融中心,人均 GDP 甩周边几条街,但代价是华人孩子连闽南语童谣都不会唱了。
有趣的是,新加坡人发明了 “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把 “啦”“咯” 这些中文语气词塞进去,也算在西化大潮里留了点华人痕迹。
![]()
文化选择没有对错,适合自己最重要
这四个国家的 “去中国化” 之路,说到底都是为了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韩国靠废汉字强化民族认同,结果现在又偷偷捡起来;越南借罗马字摆脱殖民阴影,却把汉字春联改成了拉丁字母版;蒙古为了抱苏联大腿换了文字,如今又在费劲恢复传统;
![]()
但文化这东西就像橡皮筋,拉得越狠反弹越强。韩国 20 位前总理请愿恢复汉字教育,蒙古 2025 年要全面用回传统蒙古文,越南街头汉语培训班越开越多。这说明什么?历史文化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新加坡虽然西化彻底,但春节照样放假,粽子照吃不误。其实不管是用谚文还是罗马字,说英语还是西里尔语,关键是要让文化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被文化绑架。
![]()
咱们中国人看这事也别太较真,毕竟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文化道路的权利。就像韩国人虽然认不出汉字,但韩剧里还藏着儒家伦理;越南人用罗马字写春联,却把年夜饭做得比咱们还讲究。
未来说不定哪天,孔子学院的汉语课和 K-Pop 演唱会能在首尔同台,那才是文化该有的样子 ——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