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定位诊断:如何从“头晕+走路不稳”中捕捉弥漫性中枢神经病变的蛛丝马迹?
撰文丨周晗
仙医谷外,晨雾缭绕。小徒清尘正清扫山门,忽见一男子搀扶一女子踉跄而来。女子面色苍白,步履虚浮,似风中残烛。
清尘上前拱手 询问 二位何事来访?男子急切 地 求小仙师救命 : 吾妻云娘三年来屡发“立身昏厥”,近日更添步态不稳,如踏棉絮,家中 父亲、 祖父、姑母皆罹此疾!
清尘凝神切脉,观其目瞳 : 请随我入谷, 详细说道 。
清尘仔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心中已有答案,但仍有些许疑惑,将二人安置后遂前往炼丹房找师傅商议。
丹房内
师傅 玉枢子正翻阅古籍,见清尘 来此 ,拂袖示意。
清尘
师父,今日有一对夫妇来此求医,徒儿诊脉后虽心中已有答案,但仍有一些不解之处,还望师傅指点一二。
玉枢子
哦~说与为师听听。
清尘
该女子反复晕厥3年伴行走不稳6个月。此次发病时女子正在灶台做饭,突感头晕,随即晕厥数分钟,意识丧失,无人目睹跌倒过程。其丈夫发现后呼叫急救,测血压极低(50/28mmHg),经补液后回升。徒儿认为这是典型的直立性低血压导致的晕厥。
此症状在过去3年内类似发作过3次。自幼年起她便有慢性低血压病史。此外,近几年来还有轻度尿失禁。近6个月来,出现了共济失调。
玉枢子
除上述症状外,还有何重要信息?
清尘
徒儿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
①家族史:女子明确表示其父亲、姑母及祖父均在60岁左右出现类似的平衡问题、慢性低血压,且后期均依赖轮椅。
②初步检查与治疗:外院晕厥排查(心电图、脑电图、心脏超声)未见异常。血清学检查除维生素B12轻度偏低(236pg/mL)外,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维生素E、铜蓝蛋白均正常。曾试用米多君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症状有所改善。
玉枢子
你为其查体,所见为何?如何定位?
清尘
师父,弟子查体发现异常众多,定位复杂,涉及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多个部分:
高级皮质功能:轻度注意力与知识储备受损,定位于广泛皮层或皮质下白质/额叶网络。
运动系统:反射亢进(3+)、双侧Hoffmann征阳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定位于双侧皮质脊髓束(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双侧跟腱反射减弱(1+)→提示可能存在周围神经(如感觉神经纤维)受累,但需结合其他体征分析。
感觉系统:振动觉与本体感觉显著减退(手足为重)→此症状可定位于大型有髓纤维(周围神经)或中枢感觉通路(脊髓后索/内侧丘系)。
小脑系统:双眼辨距不良、四肢辨距不良、轮替运动障碍→定位于小脑及其传出/传入通路。
宽基步态、直线行走不能→定位于小脑蚓部或双侧小脑半球。
自主神经系统:直立性低血压、尿失禁→定位于自主神经系统(中枢或周围部分均可)。
总结定位:这是一例弥漫性、多系统的病变,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质脊髓束、小脑系统、中枢感觉通路(后索/内侧丘系)、可能的高级皮质功能区及自主神经中枢]以及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导致低血压、尿失禁),可能合并存在大型纤维周围神经病(解释跟腱反射减弱和部分感觉症状)]。
玉枢子
依你之见,诊断应考虑哪些?需完善何种检查?
清尘
结合其中年起病、缓慢进展、多系统受累(自主神经、小脑、锥体束、感觉)、家族遗传史,首要考虑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初步鉴别诊断:
多系统萎缩(MSA-C):虽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显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通常无家族史,且患者缺乏帕金森样体征,振动觉丧失也非其典型表现,可能性较低。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多种亚型均可表现为共济失调、锥体束征,部分可伴周围神经病。显性遗传家族史高度支持此类疾病。
CANVAS综合征:可有共济失调、神经病、前庭功能障碍,但通常为隐性遗传,自主神经症状较轻,且患者无咳嗽、前庭症状,不支持。
其他:需排除维生素B12缺乏等可治性代谢原因,但患者B12仅轻度下降,不足以解释全部严重症状。
需完善的检查:
该患者完善脑部MRI检查,结果显示显著的弥漫性脑白质、小脑中脚和内侧丘系受累,伴轻度小脑萎缩。由于担心脱髓鞘性疾病,紧接着完善了颈胸椎MRI检查,结果显示脊髓萎缩、外侧皮质脊髓束和后索白质异常(如下图)。
(A)轴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显示弥漫性白质受累。
(B)轴位T2序列:显示小脑中脚(箭头所示)和内侧丘系(箭头所示)受累。
(C)矢状位T1图像:显示轻度小脑萎缩。
(D 和 E)颈椎及胸椎MRI轴位T2序列:分别于C3水平和T10水平成像,显示脊髓萎缩,以及外侧皮质脊髓束和后索白质受累。
完善 脑脊液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玉枢子
最终确诊依靠何种检查?此病为何?
清尘
最终患者进行了针对共济失调的扩展性基因检测panel(包括SCA重复扩增检测和与白质脑病相关的基因分析)。
诊断结果:检测发现患者存在5q23.2区域的杂合重复,该重复涵盖了LMNB1基因的全部序列。这一发现确诊其为LMNB1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LMNB1-relatedautosomaldominantleukodystrophy,ADLD)。
清尘
师傅,此症可有药石可医?
玉枢子
该病目前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予达伐吡啶10mg每日两次,可改善她的步态,口服米多君改善体位性低血压。
幕落
次日师徒二人将那对夫妇送出山门,望着二人远去的背景,喃喃道:“ 师傅 ,若他日吾辈能参透基因天道,可否重塑这先天根骨?”
玉枢子笑而不答,袖中古卷微光流转。
参考文献:
[1] Fred Shen, Edith L. Graham, and Puneet Opal et al. Clinical Reasoning: A 63-Year-Old Female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Ataxia Neurology 2025;105:e213993. doi:10.1212/WNL.0000000000213993
责任编辑: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