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走在天津街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的天空澄澈如洗,微风中和着初秋的舒爽。不少市民驻足拍照,抬头望天,“蓝得通透”成了这几日社交平台上的高频词。这片“天津蓝”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年来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扎实努力。
今年以来,截至8月31日,全市PM2.5浓度为33.6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8%,优良天189天,同比增加近一个月(29天),达到监测以来最优水平。8月30日以来,全市PM2.5持续保持在一级优水平,蓝天白云已成为这座城市常态化的生态底色。
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新型电力体系加速构建
“近年来,全市绿色低碳转型路径越来越清晰,特别是能源结构转型明显加快。”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小文表示,当前,天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仍未彻底转变,且煤炭消费主要来自火电行业,因此,加快建立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新型电力体系建设,实现终端电气化、电源低碳化,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至关重要。
为此,天津自2020年起未再新批煤电机组装机,严控煤电规模。同时,大力推动新能源电源点建设,加快发展太阳能和陆上风电。今年1月—7月,在全市用电量增长近5%的情况下,燃煤发电量同比下降近20%,取而代之的是,风力发电量和光伏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超过61%和45%。
电网建设同步推进。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主变扩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大同—怀来—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也在积极推动。这些项目将极大提升外电接受能力,为新能源发展提供坚强网架支撑。2024年,全市煤炭消费量同比减少194.23万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3%,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
![]()
重点行业治理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实现双赢
在静海区大邱庄镇,涉钢产业集群整体提升改造正在全面推进。“我们通过环境绩效升级引领产业绿色转型,推动企业环保改造,更换新能源重卡,配套建设充电桩、加氢站,不断推进涉钢企业步入绿色发展。现在,大邱庄镇75%的独立热轧企业、52%的热浸镀锌与废酸焙烧企业、12%的焊管企业达到绩效A、B级和引领性水平。”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常文韬介绍,“这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也提升了产业绿色竞争力,后续将持续推动这项工作,并对我市其他重点产业集群‘一群一策’推动绿色升级改造。”
2024年,全市绩效A、B级和引领性企业数量达到552家,较2020年增长157%。钢铁企业全部达到环境绩效A级水平,橡胶行业对标治理,化学制药、涂料等行业创A升级,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下一步,天津还将持续推进产业集群绿色转型,探索“高绩效园区”建设。“我们将从设施提升、科技支撑等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产业整体绿色低碳化提升。”邓小文补充道。
![]()
交通清洁化进程加速,多式联运格局初步形成
“尽管全社会运输总量持续增长,但移动污染源的清洁化转型正在快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汽油消费量却逐年稳步下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处处长俞皓介绍,“我们通过绩效分级管理体系,在大型运输企业、工地搅拌站等场景重点推广新能源车辆。”
在天津港,焦炭货类的集卡短途倒运已全面实现清洁运输,而铁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的清洁运输比例稳步提高。全市累计淘汰老旧车辆21万辆,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已达4518辆。
在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方面,天津持续提升工程机械的清洁化水平,强化监管与更新替换。此外,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替代不断推进。“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公共领域车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俞皓说。
天津还将积极推动船舶污染治理,紧抓国际海事组织倡导绿色航运的机遇,在天津港开展试点工作,全方位提升港口的清洁化水平和绿色运营能力。
“我们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通过扎实的工作举措,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邓小文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