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商银行发行20亿的永续债能彻底翻身吗?
这两天,山东莱商银行搞了个大动作,在上海清算所发了20亿的永续债,票面利率才2.85%,比它之前发的永续债低了一大截。
消息一出不少人都在问,这家银行之前被传日子不好过,这次发债就能彻底翻身,摆脱困境吗?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把莱商银行之前遇到的那些坎儿理清楚,再看看这次发债到底能解决啥问题,最后再盘算它未来还得闯哪些关。
第一道坎:它的资本不够用了,之前借的钱成本还很高。对银行来说,资本金就像盖楼的地基,地基不稳,楼盖得越高越危险。尤其是一级资本,这是银行自己掏的本钱加永久性的补充资本,是银行吸收损失、抵御风险的核心安全点。
莱商银行之前也发过永续债,但利率高达4.8%,这是啥概念呢?现在银行里普通发的永续债利率都在3%左右。而莱商银行之前之所以利率这么高,说明市场对它的信心不足,就像你去找朋友借钱,如果人家要收比平时高的利息,肯定是觉得你还款能力有问题。
更麻烦的是,莱商银行的资本缺口可能还不小。根据监管要求,城商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至少要达到8.5%。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莱商银行的具体数据,但从它频繁发债增资的动作来看,它缺的不仅仅是能吸收损失的资本,可能还有低成本长期性的资本来源。
这次发了20亿的永续债,利率在2.85%,比之前的4.8%低了近两个百分点,算下来每年能省4000万的利息。更关键的是,永续债是无固定期限的,相当于给银行的一笔永远不用还的本金,能长期补充一级资本,这相当于给地基换了更结实的钢筋。地基稳了,银行才能放心扩大业务。
第二道坎:莱商银行的问题出在赚钱能力忽高忽低。去年刚刚止跌回稳,2022年到2024年,它的金融投资利息收入稳定在了11亿元左右,但投资收益却从1.45亿涨到了3.1亿元。这说明莱商银行正在调整自己的收入结构,不再只靠放贷了,开始更多地靠投资赚钱,这是个积极的转变。
但问题也很明显,营收增长太慢。2023年到2024年,营收只涨了2.42%,几乎原地踏步。在目前银行净利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莱商银行如果只靠吃老本,是很难支撑利润的持续增长的。
这次发永续债能帮它多赚钱吗?
直接作用并不大,但间接有好处,资本金充足了,银行就能多放贷或者投资更高收益的资产。比如假设之前因为资本不够,莱商银行只能放100亿的贷款,但是现在资本补上了能放120亿,多出的20亿贷款的利息就能变成利润。
第三道坎:股东换血,国资成了靠山。2024年底啊,济南证金通达投资公司拿下了它的7.5亿股,成了第一大股东。山东高速齐鲁财经紧随其后。简单说,莱商银行的股东从民企变为了国资。国资股东有啥用呢?
这里面有很多作用,国资背景的股东自带政府信用,能够提升市场对银行的信心。就像你买理财产品一样,肯定更愿意选国企发行的,而不是来路不明的机构。国资股东还能在地方项目、重点项目上有资源,能给莱商银行带来更多的优质客户。如果后续莱商银行需要再融资,国资股东还可以继续增资,解决资本的问题。
第四道坎:有了永续债,莱商银行要彻底翻身,还差哪几步呢?一是要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不能靠脉冲式反弹。二是资产质量要稳得住,别让坏账拖了后腿。城商行的坏账问题一直是行业痛点。如果莱商银行的贷款客户里有许多中小企业或者房地产企业,那么未来的坏账就可能上升,直接侵蚀利润。
所以得看它后续的资产质量报告,如果不良率能够稳定在1.5%以下,才能算真正稳住。三是业务结构需要多元化,别太依赖单一收入。四是市场信心需要彻底修复,别让旧债拖了后腿。
时代在变,定位要变。当年狂飙猛进的莱商银行,在地产和民企贷款上栽的跟头,今天也是需要慢慢爬起来的。这次发的20亿永续债,是它走出困境的关键一步,既补充了长期资本,又降低了融资成本,还借助国资股东提升了信用,但彻底摆脱困境,不是发一笔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在盈利增长、资产质量、业务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