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人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都会选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来回馈社会。
但是同样的,还有一些人在事业取得成功之后,所想的并非是回馈社会,而是怎么样赚到更多的钱。
有这么3位华人首富,在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却被国家出手拿下,那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沦为阶下囚的呢?
黄光裕:商业传奇到入狱
1987年,于内蒙古掘得第一桶金的黄光裕,毅然踏上奔赴首都的征程。他将北京视为事业拓展的崭新驿站。
在这里,他盘下一间面积约100平方米的门店。
此店,正是“国美电器”的首家门店。自它开业起,便如一颗璀璨星辰,在商业的浩瀚苍穹中闪耀,拉开了一段令人瞩目的商业传奇序幕。
当国营家电企业秉持“抬价图利”的经营之道时,二人另辟蹊径,采用“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策略,还颇具开创性地运用报纸中缝广告来拓展业务。
就这样黄光裕迅速打响了“国美电器”的品牌,之后更是在天津,上海等地开启了连锁店。
1999年,在香港商人的影响之下,明白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创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
该公司致力于商业投资与资本运作,彼时总资产约达50亿元。
2004年,在他的操作下,国美电器借助鹏润集团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并在这一年成功问鼎胡润百富榜,首度成为中国首富。
然而从2007年开始,黄光裕通过人民币结算在境内、港币结算在境外的方式,私自兑购港币8.22亿余元,用于二级市场回购国美股票。
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内幕消息来操纵股价,贿赂公职人员来换取政策扶持。
然而,就在这一年,黄光裕遭北京警方管控。
历经近十五个月的调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针对黄光裕涉嫌非法经营、内幕交易、单位行贿三项罪名,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诉。
2010年,黄光裕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因行贿罪被认定为“单位行贿罪”,而非个人行贿情形,他最终获得了较轻的量刑,刑期得以减轻。
在黄光裕入狱的十载光阴里,中国发展可谓沧海桑田。各领域皆日新月异,家电市场尤甚,其变化之巨,仿若旧貌换新颜,令人惊叹不已。
当他再度回归国美之际,信誓旦旦地宣称,将在短短18个月的时光里,让国美重振往日雄风,再度崛起于商业之林。
现实是,2022年11月29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因拖欠供应商数百万货款,被相关方提交申请,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破产法庭进行破产清算程序。
陈峰:自食恶果。
陈峰一开始便投身中国民航局任职。1989年,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与远见卓识,主持组建了海南航空,开启了一段非凡的商业征程。
短短十年,海航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2011年更是被评为中国内地首家五星航空。
1999年11月,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他凭借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作为抵押,进一步向银行申请贷款,从而获取了更为充裕的资金支持。
在看到"空手套白狼"获得的巨大资金流后,他便更加肆无忌惮。
到2008年末的时候他旗下拥有的全资或占股的子公司就多达115家。
在2010年代中期的迅猛扩张进程中,他迅速将业务拓展至酒店、金融、物流等诸多领域。
回溯至2016年末,其资产规模迅猛增长,总额一度成功跨越万亿大关。
然而这艘“商业航母”,却是用债务堆砌起来的幻影。
他开始打着高利润,高回报为幌子在公司发售理财产品,以此为福利,哄骗旗下员工进行购买。
它却拿着这些钱进行投资,还债。
直到破产重组那天很多员工不但连工资都没有要到,理财产品的本金都难以收回。
2017年起,海航因债务激增陷入流动性危机,这一年海航的总资产有1.2万亿,但是负债总额却高达7000多亿,这其中近8成是借款
生死攸关之际,海航为求生存,无奈之下只能疯狂抛售旗下资产,以期在残酷的现实中寻得一线生机,延续企业命脉。
然而,抛售资产之举不过是权宜之计,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本质,债务问题依然海航最头疼的问题。
2021年6月30日,海航集团超两万员工集体举报董事长陈峰。员工们愤慨指出,陈峰妄图将海航变为家族私产,还借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其贪婪之态,尽显无遗。
2021年9月,陈峰被采取强制措施,至今羁押近四年。
法院判决认定,陈峰滥用职权,为特定企业与个人谋取非法利益,损害上市公司合法权益。此外,他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集团资产,此类严重违法行为性质恶劣。
在省政府的积极干预下,海航集团实施了重组。此次举措旨在优化集团架构、整合资源,为其后续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有望在新的格局下焕发全新活力。
李河君:从光伏神话到负债缠身
李河君的兴衰史同样令人唏嘘。
1989年,李河君想创业却没有钱,就向自己的老师筹措了五万元。创业之初,他毅然投身中关村,涉足电子元件倒卖领域。凭借自身努力与智慧,他不仅清偿了借款,更为自己缔造“汉能集团”积累下至关重要的第一桶金。
2002年,他豪掷200亿元,历经八载,建成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
这座水电站迄今为止仍是全球私人建造的最大水电站,在建成之后更是每年为李河君挣得30多亿的利润。
2010年,李河君押注光伏产业,领导汉能开始大规模产业转型,通过八年的时间先后并购德国Solibro、美国MiaSolé等四家国际技术公司,布局薄膜太阳能领域。
它一跃成为全球规模首屈一指、技术精湛卓越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尽显行业领军者的恢弘气魄。
地方政府出地、银行出钱、汉能出技术——他用这种模式在全国圈地建厂,规模越做越大,股价越炒越高。
但是背后的真相却是:
汉能薄膜绝大多数营收都是靠汉能集团自己来下订单,也就是自己买自己的产品,并未实现真正市场化;
股价被人为操控,缺乏真实业绩支撑。
2015年,汉能港股市值大涨,他的身家也来到了1655亿元吗,凭借着100亿元的优势再次登上胡润富豪榜大陆首富的位置。
与此同时,汉能薄膜发电发展态势迅猛,其市值成功突破1552亿港元,展现出强劲的实力。
然而,假的终究是假的,不管粉饰的多么漂亮。
2015年5月20日,彼时正在开会演讲的他浑然未觉,仅仅24分钟后,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便似断了线的风筝般急剧下挫,跌幅超过40%。港交所即刻实施紧急停牌。
往昔“首富”李河君,身家骤减,刹那间从巅峰跌落,沦为“首负”。
接踵而至的是,被汉能集团拖入泥沼各级政府与地方银行。
面对这般困境,他们纷纷对李河君投以质疑目光,其行径引发了广泛的审视与追问。
2025年5月28日,香港证监会便提出对汉能薄膜公司提出调查。
仅仅月余,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即颁布指令,责令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的股票暂停交易。
在这之后他还想通过太阳能电车来挽回市场,最终也是收效甚微。
那力挽狂澜、扶将倾大厦于既倒的精彩戏码,如梦幻泡影般,终究未能在现实中上演。
2019年10月9日,汉能总部被几百名讨薪者团团围住,这时的汉能已经拖欠7000名员工工资长达5个月之久。
10月15日,李河君针对“欠薪事件”发布《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据悉,此次拖欠员工工资费用至少达10亿元。李河君在信中回应,表示自己不会前往国外。
长久以来被视作“印钞机”的金安桥水电站,如今深陷困境,仿佛坠入一片难以挣脱的泥沼,往昔的辉煌荣光似已悄然褪去。
金安桥水站股权遭反复质押,这一状况致使该水站长时间深陷债务泥沼,负债累累,各类纠纷亦接连不断,经营状况堪忧。
2019年12月24日,其被四川信托经加价竞拍成功斩获。
就在国开行将李河君告上法庭之后,各地的汉能系开始不断被查封。
在中国新能源迅猛崛起的征程中,肩负着民族企业振兴重任的汉能,宛如时代车轮下的一颗石子,最终成为了历史长卷里淡然而逝的一页注脚。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富或许很快,可当罪恶暴露在阳光下后,迎接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惩罚!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51岁黄光裕出狱:12年前,身价430亿的他,得罪了谁?》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10137
【2】澎湃新闻--《汉能系创始人、前首富李河君已被锦州警方带走,东山再起梦碎》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513352
【3】凤凰网--《汉能系创始人、前首富李河君已被锦州警方带走,东山再起梦碎》
https://finance.ifeng.com/c/8l4Fhchme8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