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朗普邀请中方加入美俄关于削减核武库谈判。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响:想把中国拉上牌桌,让中国帮那两位分担核裁军的责任。但问题是,美俄家里存的“核武库”堆得跟山一样,中国这边相对少很多,量级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不能放在一起谈论。
中方这边则是想都没细想,掷地有声给了8字回复: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可谓是干脆利索。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那些报道我们看到了,拥有全世界最大核武器库的国家应该率先一步做出表率,创造条件。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其实很明白:核武器数量最大、军备最庞大的是美俄两国,理所应当率先削减。我们的核战略是自卫防御、最低需求,不具备和美俄并肩谈“三边裁军”的合理性。等美俄真正大幅削减到一个合理水平,再来讨论更广泛的核裁军,才能说得通。美国的逻辑,好比囤满粮食的地主吃撑了,拉着小碗清粥的邻居一块减肥一般荒唐。
郭嘉昆还表示,中美不仅核力量不在一个量级,核政策、战略安全环境也不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言下之意是说,中美在三个层面都是不对等的。首先,核力量差距悬殊,美俄动辄几千枚核弹头,中国的核武库体量只有它们的零头,数量上根本不具可比性。
其次,核政策天差地别。中国这边有个最鲜明的原则: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把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反观美俄,他们的政策里却留着“先发制人”的模糊空间,战略指向更具进攻性。
最后,战略安全环境不一样。美俄两国长期处在大国对抗的环境中,长期火花四溅因此“具备军控谈判必要性”。反观中方,地缘政治环境虽有摩擦,但我们拥核的最终目的是保卫自己,而不是谋求全球军事优势。换句话说,我们拿着核武器不是拿来主动攻击别人,而是防止别人敢轻易打上门来。
中国周边虽然有一些领土争端,但那是常规军事层面的问题和核战争是两回事。核武器在中国的逻辑是“最后一道底线”,不是处理邻里摩擦的工具。
因此,特朗普要求把中国拉入美俄核裁军谈判,不合理,更不现实!
美国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拯救自身正在崩塌的军控体系的问题,而不是整天幻想着如何让中国来给他们收拾残局。毕竟,核裁军议题下,最典型的《中导条约》的“死亡”不是中国的“锅”。
这份1987年由美苏签署的条约,曾经是冷战后期军控体系的基石,要求双方销毁和禁止部署射程在500到5500公里的陆基导弹。该条约被撕毁,标志着美俄互信的瓦解,也揭示出一个事实:美俄的问题,本质上是他们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军备扩张,而不是中国参不参加谈判。
2019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2025年8月,俄罗斯正式宣布:不再履行该条约规定的义务,不受该条约条文束缚。见到俄方此举,特朗普隐约感到了不安,不断释放信号:中方参与谈判的情况下,美方就会恢复中导条约机制。可问题是,明明是美俄自己把《中导条约》一步步玩死的,现在却要拉上中国来“续命”
所以,中方那句“既不合理,也不现实”,不仅是拒绝核裁军和《中导条约》,更是点破:核机制破裂这锅,我们不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