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一个护士在生理期坚持跑完42公里马拉松,血顺着大腿流下,却没有停下脚步,最后夺得国内女子冠军。
冲过终点线后,她掩面痛哭,对着镜头哽咽喊话领导,希望能支持她周末调休参赛。
初看,你说谁更值得同情?当然是这位为梦想拼搏的女护士。
但网友们扒完她的社交账号后发现,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位护士叫张水华,34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全科护士。
跑步圈里都管她叫"中国最快护士",刚刚在哈尔滨马拉松上以2小时35分27秒卫冕国内女子冠军。
不过在赛后采访时,张水华因为“情绪崩溃”,有点自曝了。
她哭着说自己不需要特殊假期,只想要周末能调休,因为马拉松比赛基本都在周末。
她还透露了领导的态度:跑马是你的个人爱好,想参赛就自己找同事调班,同事愿意你就去,不愿意你就别去。
这些话,如果没有当着媒体的面讲出来还好,至少舆论还觉得“人家利用业余时间为国争光,单位应该给予支持”。
可如今一当着大家伙的面讲了,反而涌出来一堆反对者,他们的观点认为,凭什么让同事为你的爱好买单?
有心的网友翻遍了张水华的社交账号,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位护士几乎每个月都在参赛。
2025年3月南京浦口马拉松,5月宝清马拉松,8月哈尔滨马拉松。
往前翻,2024年更是密集,4月象山,5月秦皇岛,9月沈阳,11月仙游,12月武夷山、莆田,基本上月月不落。
算算账就明白了,每次参赛至少需要调休两天,一个月一次,一年就是24天。
这还不算赛前调整和赛后恢复的时间。
护士本来就“三班倒”,人手紧张,她这么频繁调休,谁来顶班?当然是其他同事。
护士站一般十几个人,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张水华每月调休两天,意味着其他护士的工作几乎都要进行调度。
特别是周末班,本来大家轮流,现在因为她要参赛,那其他人的周末就得泡汤。
同事们来回倒班被折磨不说,甚至张水华在镜头前哭诉的时候,只字未提感谢同事们的配合和支持。
反而把矛头全部对准领导,仿佛领导不批假就是阻碍她追梦的罪人,照这么看,领导反而是为站在同事们这一边的。
这些估计本来属于“内幕消息”,虽然兴趣严重干扰了医护工作,至少医院明面上还算支持张水华的梦想。
毕竟2023年医院官网还专门发文表扬张水华,说她工作兢兢业业,是福建首批支援宜昌医疗队成员,多次获得医院表彰。
当时为了塑造人设,文章里特意强调,她是“利用工作之余灵活安排练跑”。
可现实根本经不起琢磨,频繁调休参赛,同事们必定苦不堪言。
同为医护人员身份的网友就在评论区透露,科室里有孩子的护士周末想陪陪家人都难,但凡有机会回家谁愿意住在医院。
你喜不喜欢跑马拉松,拿不拿奖,夺不夺冠,与我何干?
张水华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这次来参赛特别不容易。
可翻翻她的参赛记录,从2018年到现在,她参加了几十场比赛,哪次容易过?
问题的关键在于,张水华把个人梦想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她追求马拉松成绩没错,但不能以牺牲同事的休息时间为代价。
医院不是她一个人的,科室也不是围着她转的,她实际上很自私。
领导的回应其实很合理:这是你的个人爱好,自己协调。
可张水华偏偏要把这说成是领导不支持,还要在镜头前哭诉博同情。
这种做法,说轻了是情商低,说重了就是道德绑架。
现在张水华的社交账号已经关闭评论,显然是扛不住网友的质疑。
光是翻看目前评论区中的留言,“阴阳怪气”的情况就很明显了。
有网友说,如果张水华真的热爱马拉松,完全可以转行做专业运动员,或者找一份时间更灵活的工作。
既想要护士的稳定收入,又想要运动员的自由时间,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一个连基本职业操守都没有的人,跑得再快又有什么用?
女护士在赛道上挥洒汗水固然感人,但那些在病房里默默坚守的护士们,难道不更值得尊重吗?
张水华的眼泪或许能博得一时的同情,但终究换不来同事们的理解,也不可能换来网友们的认可。
职场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梦想也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牺牲之上。
张水华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尴尬的地步。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