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成人中超重和肥胖率合计已超过50%,其中肥胖者比例超过16%,这意味着每6个成人中就有1人面临肥胖困扰。当前,公众对于肥胖的认知存在普遍不足的情况,绝大多数人依旧将肥胖视为外观层面的问题,而非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肥胖问题呈持续恶化态势,其给个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所造成的负担也愈发沉重。因此,提升全民对肥胖的认知水平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肥胖显著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肥胖不单单是美观问题,还会带来的多重危害,它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和“加速器”,如增加糖尿病患病率。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80%以上都是肥胖者,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也就越大,最终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此外,肥胖还可导致代谢相关性肝病、痛风、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梗等)、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症、老年痴呆、关节痛、各类栓塞性疾病等。
肥胖甚至还与十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包括早发性(发病年龄小于45岁)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甲状腺癌等。
另外,肥胖还对个体可能产生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
都是不良生活方式惹的祸
导致肥胖的原因可分为不可纠正因素(如先天因素)及可纠正因素(能量摄入增加伴随能量消耗减少)。
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常关注个体的高热量摄入及体力活动减少等因素,较少关注导致热量摄入增加及体力活动减少的诱因。
不健康饮食:通过无处不在的高油、高热量和深加工食品的摄入,加上电视及各种媒体渠道所做的广告,对人们的诱惑力巨大,尤其是对儿童,使其逐渐养成了不良饮食习惯。此外,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这也限制了人们外出就餐及家庭制作的动力,既增加了热量摄入,又减少了体力活动。
环境影响:小区缺乏运动环境、便捷的交通消解了运动的机会、办公环境缺乏运动设施等,均进一步减少了体力活动。另外,使用屏幕(手机、电视)时间过长、便利技术(网购)等均会导致运动减少。
减重可改善肥胖相关并发症
大量的科学研究反复证实,适度减重能带来显著的健康改善。积极管理体重不仅可以预防肥胖,还能有效改善肥胖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临床研究发现,体重减轻5%以上就能带来明显获益,而减重幅度越大,健康获益越显著。
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减轻5%,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减轻10%,可显著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减轻20%,可逆转新诊断2型糖尿病。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体重减轻10%,可显著改善血压和血脂异常。
此外,体重减轻20%,可改善脂肪肝、呼吸睡眠暂停、食管反流、心脑血管疾病、乳腺癌等疾病预后。
作者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苏本利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郑春华
审核 || 董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