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结果一出来,特朗普面不改色回应,沙利文却急了。
8月27日至29日,中美代表团在华盛顿就经贸议题进行了新一轮会谈。中方由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带队,美方则包括多位经济和贸易领域的高级官员。
这场谈话涉及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等多个部门。谈判的核心,是经贸分歧,但也不乏合作意向的试探。从现场释放的信息看,双方都相对克制,气氛不激烈,甚至可以说“务实”。
但这种氛围仅仅维持了不到24小时。
就在中方代表结束访美、准备返程的时候,这位美总统用一种熟悉但又令人警觉的方式,把“关税战”重新拉回了话题中心。他在社交平台上写下:“所有关税依然有效,美国会赢到最后。”
特朗普不是第一次这么表态,但它出现在这个节点上,就很耐人寻味了。
一方面,这是他对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他关税政策部分违法这件事上表达“不服”。另一方面,这是他为了骗取选民投票支持再次打出跟中方“硬碰硬”的老牌。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并没有直接否定特朗普任期内的关税措施。他们指出程序上“有毛病”,但没有立即推翻政策本身。这种“判而不决”的司法态度,在给政策纠错留下空间的同时,也给了特朗普钻空子的机会。
他继续宣称自己的政策“站得住脚”,同时把责任推给“党派偏见”或司法体系。这套手段对他来说已经熟能生巧了。
嘴上强硬,行动模糊,留有回旋——这正是特朗普式外交的标准模板。
而与特朗普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企业界的现实声音。
在这轮中美会谈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商会代表直接向中方表达了立场:“不能失去中国市场。”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诉求,而是基于数据与趋势的判断下的迫不得已。截止8月初,中国依旧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市场总额达1435亿美元。
尤其是农业商品、芯片制造设备等领域,美国企业对中国的依赖仍然很高。
例如芯片,封装是目前中国芯片技术最先进的部分了,全球前十大芯片封装企业之中就有4家是中国大陆的企业,美国本土的芯片因产业链方面的成本实在太高,市场份额日渐减少。
而农业上,美国大豆出口已经跌到了历史低谷。截止今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只有300万吨,同比暴跌88%,创下近二十年来最惨纪录,如果关税战继续下去,美国农民将面临长期滞销问题。
不仅如此,苹果、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已趋于本地化,任何产品都在中国本地制造,组装,售卖。任何政策不稳定或市场扰动,都会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的盈利。
这群企业不再愿意为“政治正确”买单,而是希望政策回归利益。所以,在谈判桌上,业界的声音很清楚:赚钱更重要。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的不只有中国,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度。
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由于印度购买大量俄罗斯石油并借此获利,美国将大幅提高对印度产品征收的进口关税。
印度外交部同日回应称,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印度总理莫迪曾前后四次拒绝接听特朗普电话。
在那之后,印度开始加快与中国在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与中国合作风险更小,回报更高。
不仅是印度,各国对美国的不信任也在加深。
欧盟委员会发布过一份对外经济战略文件,其中提出:“对所有主要经济体进行风险评估”。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显然也包括了美国。
东南亚国家的立场更为清晰。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开始主动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而不是站队。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新加坡欧洲商会研讨会上,两位与会专家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将促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加强经贸往来。
而在巴西里约G20会议中,二十个国家在汇聚一堂,讨论了“对美政策风险”问题。从纯粹的利益考量:美国政策变化莫测,太受内部政治牵制。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每四年就可能翻盘一次,谁还敢把全球战略压在它身上?
回到这次谈判:中方副部长李成钢在会中多次强调“互利共赢”,希望中美关系重回稳定,建立正确合理的贸易规则。
而美方灵活度却很高。财政部与商务部官员则未再强调“国家安全优先”,而是谈起了“市场稳定”和“规则合作”。
但就在这种务实气氛中,特朗普的“关税宣言”打破了平衡。
这让中方对美国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产生疑问。谈判桌上说合作,镜头外说强硬,谁能代表真正的美国立场?
不是合作不可能,而是不确定性太高。
经济基础动摇,特朗普的关税战还能打多久?特朗普的强硬言论,表面上是在争取选票。
但背后的经济现实是:关税战的代价正在显现。
美国中西部农民曾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但关税政策让农民利益遭到重创。如今,他们的态度正变得复杂。而美国企业界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他们需要中国市场。
所以,特朗普嘴上的“赢到底”,实际上是在与现实博弈。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在很多盟友眼里,已经成了最大的破坏者。”
特朗普说,美国会赢到底。沙利文则说,美国已经成了“最大的破坏者”。这两种声音来自同一个国家,却代表着两套不同的逻辑。
沙利文曾是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他的表态并不只是个人言论,更是体制内的反思。
他指出,美国在对外政策上频繁使用制裁、关税和单边施压,不仅让对手国反感,也让盟友感到不安。
这不是强者的表现,而是失控的信号。
一个是试图用强硬语言稳固政治选票的前总统,一个是看清国际信任流失的建制派高官。
中美谈判之后,世界看到的不是协议,而是两个美国。一个仍在高举“关税战”的大旗,另一个在丧失话语权和全球信任。
这场博弈的关键,不在中国,而在美国是否还懂得如何赢得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