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腰椎间盘突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只能卧床休息”“必须做手术”,甚至认为一旦患上此病,基本就告别了正常活动。
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在中医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属于“腰痛”“痹证”范畴,其病因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或跌扑损伤致经络阻滞相关。
通过早期干预、辨证施治,很多患者不仅能显著缓解疼痛,还可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避免手术之苦。
“治腰突,不能只看片子上的‘突出’,更要看人——肝肾是根本,气血是基础,经络不通才是痛麻的关键。通经活络、补益肝肾、调和气血,才能真正解除病痛。”这是柳建华柳大夫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
在她看来,腰椎问题虽表现在局部,实则与全身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必须因人施治、分型调方,绝不能一张方子包打天下。
48岁的陈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名长途车司机,他常年久坐,三年前开始出现腰部酸胀,后来逐渐发展为右腿麻木刺痛,走路不到百米就得蹲下休息。MRI显示L4/L5、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他尝试过牵引、理疗和止痛药,效果都不持久,反而出现了胃部不适和便秘。一度悲观地认为“这辈子再也开不了车了”。
初次来到柳大夫诊室时,陈先生弯腰缓步、表情痛苦,坐下时还得用手撑住腰。柳大夫没有立即开药,而是仔细询问他的工作习惯、疼痛性质、饮食与二便情况,再结合舌象(舌暗苔白)和脉象(沉细弦),判断他属于“肝肾亏虚兼寒湿瘀阻”。不仅肾气不足、筋失所养,还有寒湿内困、气血运行不畅的问题。
“你这病光止痛不行,要从内补、从外通”,柳大夫一边拟方一边解释。方中以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独活、秦艽祛风散寒除湿,再加桂枝温通经脉,全方共奏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之效。
同时,柳大夫还特别嘱咐陈先生改变久坐习惯,教他几个简单的腰背肌锻炼动作,并建议夜间热敷腰部。
经过两个月的调理,陈先生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麻木范围缩小,已经可以自主行走半小时以上。三个月后,他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发来消息开心地说:“终于能再次握上方向盘,谢谢柳大夫!”
柳大夫也提醒大家:腰椎问题往往是从不良姿势和过度劳损开始,早期信号如反复腰酸、久坐不适、腿部偶尔麻木等一定要重视。中医治疗讲求“循序渐进”“标本兼治”,患者须保持信心与耐心,严格遵医嘱调理,并配合适当锻炼与日常养护,才能真正告别腰痛,重获灵活腰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