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利用NASA卫星数据的新研究揭示了变化莫测的季风如何将维持冰川的降雪转变为降雨。
亚洲高山区冰川正以惊人速度消失,每年消融量超过220亿吨冰体 —— 约相当于900万座奥林匹克标准泳池的容积。
尽管科学家早已将冰川消融与全球变暖关联,但犹他大学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季节性气候模式变化同样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首次明确证实:南亚季风引发的降水和降雪变化正在加速冰川融化。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西段和东段区域尤其面临风险,凸显出最易受季风动态影响的冰川的脆弱性。
季风变异威胁14亿人水源安全
研究第一作者、犹他大学助理教授索纳姆·夏尔巴指出,若季风发生时间和强度持续变化,可能加速冰体流失,威胁下游数百万人的水资源供给。
该地区被称为"第三极",拥有南北极之外最大的冰川储备。其冰川滋养的河流与湖泊为南亚和中亚超过14亿人提供淡水,支撑着农业、水电和饮用水等生命必需资源。
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许多冰川在夏季季风期而非冬季增积冰量。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将强季风降水转化为维持冰川的降雪。但气候变暖正在打破这种平衡:降雪减少、降水季节缩短,部分降雪更转为降雨。积雪减少而消融增加,导致冰川加速后退。
研究合著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助理教授苏珊娜·沃斯警告,山地冰川的加速退缩将使河流主要水源从冰川融水转为降雨,从而增加后代面临下游干旱的风险。
冰川失稳加剧洪水与滑坡风险
冰川不稳定带来的危害远不止长期水资源短缺。加速融化增加了冰湖溃决洪水的风险 —— 在气候变暖导致冰体退缩的山区,这类灾害正变得越来越频繁。突如其来的洪水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河道泛滥等连锁灾害,对周边社区造成毁灭性打击。
研究人员强调,风险不仅包括淡水资源的逐渐短缺,还涉及生命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直接威胁。此外,研究团队借助NASA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任务(GRACE)的卫星数据 —— 通过追踪地球重力场变化来探测冰体质量损失。
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中段和西段冰川因降雨增加而消融,东段则主要受降雪减少影响。研究还识别出与季风自然变异相关的3-8年融化周期,引发了对未来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冰川稳定性的深切担忧。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