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2100亿欧元被冻结,俄罗斯的每一个选择都变得异常艰难。”——2025年8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对俄资产冻结报告
全球视野再度聚焦莫斯科与布鲁塞尔的金融博弈,俄乌冲突的幕后较量远未结束。普京刚踏上中国土地,欧盟方面就毫不留情地祭出新一轮资产威胁,“赔偿乌克兰,否则2000亿欧元永久没收”。这不是外交辞令,也不是谈判手段,而是欧盟在俄乌冲突第三个年头,释放出的最为强硬信号。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现实的压力与战略的博弈。
资产冻结,欧盟“摊牌”时刻
2100亿欧元,相当于俄罗斯一整年近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欧盟对俄境外资产的冻结,始于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如今已进入了“实操”阶段。2025年8月28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公开讲话中明确表态,欧盟正在推进新一轮对俄制裁,计划将被冻结资产直接用于乌克兰战后重建及军事采购。
8月30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在外长非正式会议上,进一步明示立场:“俄罗斯若不全额赔偿乌克兰战争损失,别想拿回被冻结的资产。” 这一表态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并不仅仅在于金额的巨大,而在于它直接将“赔偿”与“资产归还”捆绑,切断了此前各方寄望的妥协空间。
卡拉斯
冻结资产的规模令人侧目。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欧洲央行等权威数据,自2022年以来,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被冻结的资产总额已突破3000亿美元,其中在欧盟的部分高达2100亿欧元。乌克兰方面提出的索赔金额更是高达8000亿到1万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俄海外资产总额,显示出欧盟和乌克兰在赔偿问题上的“要价”之高。
普京访华,外交压力骤增
就在欧盟“摊牌”的同一天,普京抵达中国,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这一行程,被外界解读为俄中关系的又一次高规格互动。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此行前夕,刚刚结束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会谈,试图推动俄乌之间的和平进程,甚至做出罕见让步。
但战场之外,金融战线却已然失控。普京刚到中国,欧盟就释放出最严厉的信号。俄总统国际事务助理乌沙科夫坦言,普京此次访华“罕见地长时间停留”,显示出对中俄合作的极度重视。实际上,这也是俄罗斯在西方金融压力下,寻求战略纵深与经济突破口的重要节点。
而在中国,普京面对的不仅仅是外交议程的密集,还有欧盟冻结资产所带来的“隐形压力”。俄中贸易近年来持续增长,2024年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400亿美元,但欧盟的金融制裁仍让俄罗斯在国际结算和跨境投资中步履维艰。如何在与中国加深合作的同时,破解西方金融围堵,已成为俄方不得不正视的难题。
战场升级,经济后院告急
俄乌冲突进入2025年夏季,战场形势并未出现实质性逆转,反而呈现出“后院起火”的新态势。8月下旬,乌克兰方面对俄罗斯境内炼油设施展开了一轮高强度打击。据英国《金融时报》、美国CNN等多家媒体报道,乌军无人机连续袭击俄罗斯12家炼油厂,导致俄境内炼油能力短期内损失超过五分之一。
这一数据背后,是俄罗斯能源出口能力的实质性削弱。能源一直是俄罗斯对外博弈最有力的筹码,欧盟自2022年以来持续推进“去俄化”政策,2024年欧洲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比例已降至不到10%。但炼油厂被袭击与能源出口受阻的“叠加效应”,让俄罗斯经济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
乌克兰自研无人机持续发挥战术优势,配合西方援助,令俄后方防线压力剧增。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CRS)最新报告显示,西方对乌军援规模已连续三个季度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新高,直接推动乌克兰在远程打击、情报侦察等领域拥有更大主动权。俄方虽多次警告西方勿“越界”,但实则底牌有限。
俄方应对,困局与抉择
欧盟冻结资产的“最后通牒”,让俄罗斯陷入两难。核武器与天然气被视为俄罗斯手中最后的反制工具,但核威慑力在现实中越来越难转换为实际操作手段。欧盟不断强化对俄能源的替代方案,使得“天然气牌”作用大为削弱。
在外交层面,俄方此前多次警告欧盟及美国,若强行处置俄资产,势必引发严重后果。但“西方敢动钱”的底气,恰恰来自于对俄罗斯反应的判断——自2022年以来,俄方虽表态强硬,却始终未采取实质性报复。
内部压力同样不可忽视。随着乌克兰持续拒绝俄方停火条件,战场僵持不下,俄罗斯国内对“持久战”的承受力受到考验。放弃境外资产、维持军事行动,还是降低停火门槛、接受欧盟和乌克兰的苛刻条件,成为普京政府必须面对的艰难选择。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普京更倾向于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即便为此不得不忍受更长时间的经济阵痛。正因如此,欧盟的“资产牌”才显得更具杀伤力。根据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2025年8月份的最新分析,俄方如失去境外资产,短期内难以找到等量替代资金,财政赤字压力有可能在未来半年内持续扩大。
欧盟算盘,乌克兰困局
欧盟为何选择此时“加码”?表面上是对乌克兰的援助升级,实则更深层的战略考量。欧盟内部对俄乌和谈的态度极其谨慎,部分成员国担心,若俄乌实现“脆弱和平”,俄罗斯将迅速调整战略,再次对欧洲形成威胁。欧洲议会安全委员会8月发布的最新报告警告,
恢复速度超出预期,若冲突短期内结束,欧洲安全格局将再度承压。
俄罗斯军力
因此,欧盟更希望通过消耗战拉长俄乌冲突进程,让俄罗斯持续“放血”。冻结资产、限制资金流动,是欧盟手中为数不多的“非军事手段”。与此同时,欧盟正积极推动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与战后重建计划,仅2025年第三季度,各项相关预算就高达350亿欧元。
但这种做法也带来了巨大的道德争议。欧美舆论出现分化,不少学者质疑,长期冻结甚至没收俄资产,是否会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根本信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季度报告明确指出,资产没收行为若失控,或将引发全球新兴市场国家的避险潮,影响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军事援助
战争转折点,还是旷日持久?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局势正处于关键拐点。俄方虽在局部战场拥有优势,但乌克兰与西方的联动能力不断增强。欧盟此次“2000亿欧元通牒”,已然不是外交试探,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重锤。普京访华期间,俄中能否深化经贸合作、为俄罗斯打开资金与技术“新通道”,成为外界关注的核心。
俄乌双方之间的停火谈判陷入僵局,乌克兰坚决要求俄罗斯全额赔偿,俄罗斯则拒绝在主权与领土问题上让步。西方军事及金融援助持续升级,俄罗斯境外资产遭遇全面封锁。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巨大代价,任何妥协都可能引发新的风险。
普京访华
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内也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2025年8月,俄财政部与中国金融机构加快本币结算系统建设,试图降低对西方清算体系的依赖。国际能源市场变化也为俄罗斯提供了一定缓冲,亚洲地区对俄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依然旺盛。
参考资料:欧盟外长放话:不赔偿乌克兰损失,俄罗斯绝无可能拿回被冻结资产
2025-08-31 10:56·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