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里冰箱上粘着的那个磁力贴,用了十年八载了吧?随手吸个小夹子、小螺丝,还是那么带劲儿!还有你耳机里、电动车电机里嗡嗡转的小磁铁,咋就能十年如一日地干着活儿呢?
磁铁里面的"磁力"到底打哪儿来的?为啥它不像电池那样,用着用着就"没电"了呢?
这事得从磁铁的老底儿,原子说起。原子中间是个带正电的原子核,核外头呢,一圈圈绕着带负电的电子。关键来了!这些电子,可不止是傻乎乎绕着圈儿跑,它们自个儿还像小陀螺似的,不停地转啊转,科学家管这叫"自旋"。
每个电子这么一转,就相当于自带了一个超级超级小的磁场,像一根根看不见的、迷你的小磁针,我们叫它"磁矩"。
要说一块普通的铁,里面这群电子小陀螺转得那叫一个随心所欲,东一个西一个,你朝左来我偏朝右,各自忙活。它们那点儿小磁性,全都在内部互相较劲儿、互相抵消了。你从外面瞅,这就是一块普通的铁,一点儿磁性也显不出来。
要想让这铁疙瘩“开窍”,变成一块能吸铁的磁铁,就得想法子让这群乱转的小陀螺听指挥。给它通个强电流,或者干脆拿块现成的大磁铁在旁边给它“打个样儿”,施加个强有力的外部磁场。
这就好比给这群无组织无纪律的小陀螺喊了个响亮的口令:“立正!看齐!” 在外力的强制号令下,大部分小陀螺终于放弃了各自的倔强,乖乖地把自旋方向调整到了同一个方向上。
它们那点儿微小的磁性,劲儿往一处使,终于拧成了一股绳,汇聚出一个强大的、统一向外的总磁场。铁疙瘩摇身一变,成了能吸铁的磁铁!
为啥它们被捋顺之后,就能这么“听话”地一直待着?
普通的铁里面,这些小磁矩就像无数个待命的士兵,但各自为政。神奇的是,在铁、钴、镍这些特定材料内部,天然存在着一种奇妙的“自发秩序”。它们的原子排列得特别有讲究,形成了许多微小的局部区域。
在每一个这样的小区域内,大约只有头发丝几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那么点大(微米级别),里面的电子自旋战士却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似的,自发地统一了方向,齐刷刷地排列整齐。
这些小区域,就是大名鼎鼎的“磁畴”。一个磁畴内部,所有小陀螺的磁性劲儿都往一处使,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合力。
在没被磁化之前,这块材料就像一盘散沙,里面的磁畴们各自为营,它们内部的磁性虽然挺使劲儿,但各自指向四面八方,彼此的力量互相较劲儿、互相抵消掉了。从外面看,整块材料还是蔫头耷脑,显不出一点儿磁性。
当你用强大的外部磁场去“驯服”它时,就像吹响了集结号。那些原本和外部磁场对着干的磁畴,感觉到压力山大,顶不住了,开始一点点缩小自己的地盘。而那些方向跟外部磁场差不多一致的磁畴,则趁机扩大自己的领地。
整个过程,就像无数微小的磁性士兵在调整自己的阵地方向,向着外部磁场看齐的大方向靠拢。等到外部磁场强大到一定程度,所有磁畴战士们终于完全统一了方向,整块材料完成了磁化,变成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整体磁铁!这时候你把外部磁场撤掉,胜利的成果已经被牢牢“锁定”在材料内部了。
那是啥在支撑着它们,让它们能长久地保持这份好不容易得来的统一队形,而不轻易散伙儿呢?它们必定是遭遇了某种顽固的“阻拦”!这阻拦的核心,在于材料自身的内部构造给这些小陀螺的翻转设置了高高的“门槛”。
在铁磁材料内部,原子按特定方式堆叠形成晶体,这种格子状的排列天生就对电子自旋的方向有偏好,它特别钟爱某个特定方向。物理学家称这个偏好为“磁晶各向异性”。这种偏好根植于材料原子层面那牢不可破的化学键合结构。
想把一个电子自旋小陀螺从它原本安稳躺着的“舒适方向”硬生生掰到另一个方向去?那可费了大劲儿了!就像推着一个小球非得让它翻过一座陡峭的能量小山包不可。这座能量小山包,就是磁畴稳定的守护神,我们通常叫它“能量势垒”。
这壁垒越高,想改变自旋方向就越困难重重。在咱们日常那暖暖和和的室温下,小陀螺们自个儿那点热腾腾的能量,像小孩子蹦高,根本不够劲儿翻过这道高墙。
它们就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原来的方向上,乖乖排好队,磁铁的磁性自然也就稳稳当当地保持着。这就像一群被关在坚固围栏里的小羊,外面草再好,没那本事跳出去,也只能安心待在圈里。
但这股子倔劲儿也不是永远金刚不坏,要是你把这磁铁搁炉子里使劲烧,烧得它红彤彤滚烫(比如铁的居里温度大约是770℃)。随着温度嗖嗖升高,那群原子和电子小陀螺们可就坐不住了,浑身热得直哆嗦,动静越来越大。
这股子热乎劲儿一旦冲过了那个关键的温度门槛,那可就热闹了。本来规规矩矩的磁晶各向异性带来的能量壁垒,在这股子疯狂的热能冲击面前,就像纸糊的墙一样被冲得稀里哗啦。
小陀螺们那点维持秩序的劲儿彻底被热浪打败了,瞬间又回到了当初那个谁都不服谁、各自乱转的混沌状态。
这时,材料内部那点自发的磁序彻底崩塌,磁畴消失得无影无踪,整块材料的磁性也跟着彻底消失不见。等它凉下来后,磁性不会自动恢复,除非你再给它重新磁化一次。
另外,你使劲摔它,或者拿个大锤子哐哐给它几下狠的,也容易坏事。为啥?这种剧烈的物理冲击,特别是强烈的震动或者撞击,能猛地给它输入一大股能量。
这股子突如其来的蛮力,足够帮一部分原本安分待着的磁畴或者单个的小陀螺,一下子翻过那道它们平时爬不过去的能量壁垒,让它们趁机改变了方向。
一旦有足够多的磁畴战士在冲击下叛变、转向,整块磁铁的力气就会被削弱几分。摔得越狠、砸得越猛,这磁性损失自然也越严重。
正是靠着磁畴内部那严丝合缝的整齐队列,还有材料本身那坚固的晶体结构筑起的高高的能量壁垒,外加咱们平常过日子这点温度、这点磕碰对它来说根本不算啥挑战:这三重保险,才让咱们手里的磁铁能那么“长寿”,磁力能那么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它不像橡皮筋靠的是分子链的弹性拉伸,日子长了会老化松弛;也不像电池里的化学能,用着用着就消耗光了。磁铁的劲儿,来自于它内部那亿万个电子小陀螺在自然界基本法则约束下达成的坚定、有序的集体意志。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