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事儿跟日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你们根本没资格在这个问题上瞎掺和、乱说话,3月18号那天,日本议员古屋圭司专门跑到台湾,还放出话来,说什么 “台湾有事,那日本就有事”。
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霸气回应,日本不光嘴上鼓吹,还付诸行动,在靠近台湾海峡的九州岛部署导弹,在冲绳群岛搞12万居民撤离演练,甚至允许台湾在日民众改原籍地。
中国网民知道这事后,全都气炸了,一个个站出来警告:“当年14年抗战,4000万同胞的血海深仇还没跟你们算清楚,要是再不安分守己,新仇旧账就一起跟你们了结!”
还有网友翻出日本自卫队前少将矢野义昭在一二年的预言,说今年中日可能会开战,到时候日本会像乌克兰那样陷入困境,那按照他的说法,这场中日大战会有多可怕?
新仇加旧恨,咱们能彻底洗刷以前的耻辱吗?
矢野的悲观看法完全建立在一个前提上:美国可能不可靠,这个看法听起来有些过于悲观,但实际上正是日本内心深处的最大恐惧,这种恐惧反映了日本对自身安全、国际地位和盟友承诺三方面的不确定性。
这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的智库做了兵棋推演,结论是如果美国介入台海,损失将会非常严重,而且像特朗普这样的人物代表的“美国优先”思想,以及国内的厌战情绪,都让华盛顿的介入意愿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现实里美军在冲绳的嘉手纳和普天间这两个基地,早就处在中国导弹能打到的范围里了,要是真出点事,这些被当成 “链条” 的基地,大概率第一时间就会被打击,直接瘫掉用不了。
更麻烦的是,要是美军想从关岛或者夏威夷调兵来增援,等他们一路赶到的时候,局势说不定早就已经没法挽回了。
矢野甚至推测,美国可能因为中东或其他地方的冲突,根本没有能力应对台海问题,这种“美国弃子”的担忧,正是日本焦虑的根源。
正因为这种焦虑感,日本的应急措施不断加码,他们迅速成立了“统合作战司令部”,专门应对可能的“台湾有事”,除此之外日本还在靠近台湾的九州岛部署了远程导弹。
更夸张的是,冲绳群岛反复演练大规模的居民撤离行动,这些举动看似强硬,实则是在填补自身安全空白的“自救”行为。
与日本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军事上的迅速崛起,已经不是简单的预测,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这是中国“百年复兴”宏大叙事中的一部分,标志着力量的积累和反击的到来。
中国军力发展速度特别快,尤其是海军的崛起,快到让全世界都吃惊,中国海军造军舰的速度特别快,工业能力上的差距摆着,日本根本看不到任何赶超的希望。
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三艘航母并排而立,尤其是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技术,标志着中国海上力量的重塑,在水面上中国已经有至少8艘万吨级的055型驱逐舰,这些舰艇被视为世界顶级战舰。
而且在水下,中国的潜艇力量也在快速壮大,现在已经有70多艘不同类型的潜艇,里面包括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这些潜艇一起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海上力量。
空中力量同样强大,中国的歼-20隐形战机已经超过200架,配合空警-500预警机和歼-16D电子战机,形成了一套难以攻破的空中防线。
中国的战机总数已经超过1500架,单看这个数字就能看出中国在空中拥有绝对的优势,而最让日本觉得没办法的,就是中国的火箭军。
东风-21D和东风-26被称为“航母杀手”,射程覆盖日本全境,可以打击移动目标,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则是现有反导系统无法拦截的“噩梦”,其速度和威力远超对手。
更令人头疼的是东风-10巡航导弹,它能精准打击日本本土深处的目标,而专门针对冲绳基地的东风-16D导弹,射程合适,精度极高,成为对日本的一大威胁,这种“非对称”优势让日本感到深深的压迫感。
中国的军力增长带来了强烈的自信,特别是当日本频繁鼓吹“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甚至开始质疑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法律约束力时,许多中国网民的情绪被激发了起来。
在这些网民眼里,这不仅是干涉中国内政,更是对历史的背叛,网络上关于“复仇”的讨论变得越来越激烈,这为中国的强硬立场提供了广泛的民意支持。
台湾有个专家叫蔡正元,他甚至直接说要是大陆要对日本动武,根本就没有 “心理障碍” 这回事,而且还能得到14亿中国人民的支持。
矢野在他的预测中,使用了一个微妙的词,他提到冲绳(琉球)时,用的是“夺回”而非“夺取”,这无意间触及了一段敏感的历史,琉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被日本吞并。
这个词正好契合了部分民众对历史正义的诉求,虽然中国官方的立场始终是坚持和平发展,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战略自信。
即使不动用登陆作战等最极端的方式,中国也能够通过远程精确打击和海上封锁,轻易地瘫痪一个严重依赖外部能源和粮食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的工业产能估算是对手的10到15倍时,它就拥有了在消耗战中快速恢复、补充战损的底气,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自信,正是大国复兴故事中最硬核的一部分。
现在双方正在进入一个危险的循环,“2025开战”的预言不管矢野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已经成了一个强大的舆论工具,推动着两国的军事化行动,给双方的举措提供了几乎完美的合理性。
日本右翼势力特别急切地想用之前的预言,制造出很浓的危机感,借此推动增加防卫预算,甚至尝试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将自卫队的行动与“台湾有事”紧密结合,就是在这种危机感中进行的政治操作。
从中国的角度看,日本的军事化进程和对台湾问题的深入介入,实际上又验证了中国加强军备和做好准备的必要性,中国国防部对日本军力扩展的高度警觉,并非空洞的外交辞令,而是实际的战略应对。
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安全困境”螺旋,预言中所描述的冲突场景,比如导弹攻击、登陆冲绳等,正在刺激两国采取高度针对性的备战措施,日本加紧演练居民撤离,中国则在加强相应的打击能力。
这些原本只是纸面上的假想情景,随着双方互动的深入,逐渐变得有了现实基础,最坏情况的准备不断推进,而这种准备本身也在削弱和平的基础,让预言逐渐走向“自我实现”的危险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