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1日,国民党的军队已经兵败如山倒,其中央党部全部迁往台湾省,蒋介石等国民党重要领导人也悉数撤离大陆。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内部几乎一致认为他们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以至于到最后接连战败撤离大陆,很多人还是没有想明白他们失败的原因。相信很多对近现代史有过研究的人都清楚,国民党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好的武器装备,也不是没有优秀的军事将领,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民党的将领中,也有很多抗日名将。在武器装备上,美国在物理装备领域给与国民党很大的支持,所以装备也并不差。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对于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曾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其问题还是出在国民党的内部,权力的斗争、官僚阶级的腐败等。目前学界对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做了几点重要分析,首先是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各派系之间为保存实力,互不支援,从而影响到对全局的指挥,其中蒋介石嫡系和桂系、冯系之间的斗争最为激烈;其次是腐败丛生,他们当时已经失去民心,其中以汤恩伯部为显著代表,抗日战争结束后随意枪杀无辜群众,抢夺百姓的生存物资。最后,当时经济崩溃,物价飞涨,一时间民不聊生,一麻袋的钱只能买一盒火柴,就连蒋介石的经济顾问也表示:纵然我们“收回”了国土,但是国民之心依然离去。
为此,蒋介石晚年时期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自己失去江山只怪罪2人,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蒋介石所提到的两人大家都不会陌生,第一位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马歇尔,第二位则是桂系首领李宗仁。此二人都是当年的风云人物,他们到底与蒋介石有何“恩怨”?
前面已经提到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非常激烈,其中桂系与蒋介石嫡系之间的斗争是最为激烈的,历史上称其为“蒋桂战争”。1928年的冬天,北伐战争结束后不久,控制南京政府的蒋介石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准备开始加紧打击和解决其他军阀。次年,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矛盾激化,双方直接爆发战争,结果桂系战败,李宗仁不得不逃回广西。1929年至1931年期间,李宗仁从未停止过反蒋,但始终没能成功。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双方的关系才有所缓和。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日,李宗仁等桂系将领最终又发动反蒋事变,成立了抗日救国军第一军团。
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嫡系与桂系之间的斗争仍然没有停止。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遭到重创,其在国民党内部的实力大减,他最终被迫宣布下野,但仍掌握实权,李宗仁就此担任代总统。不久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李宗仁所在的桂系也悉数被歼灭,他最终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国民党败退台湾省前,蒋介石“复职”并此后连任国民党总裁。
对于自己的失败,蒋介石也意识到内部派系斗争的影响,他与李宗仁等桂系的斗争使得自身的实力不断被削减。他认为自己的失败,李宗仁要占很大责任,将自己的独裁统治问题转嫁在别人的身上,可见他只是在转移问题,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另一位便是美国著名军事家马歇尔,历史书中的“马歇尔计划”便是出自此人。蒋介石是“亲美派”,他为何会将矛头指向美国的马歇尔呢?1945年12月,马歇尔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往中国上海担任驻华特使,其目的是“扶蒋反共”,暗中一直在帮助蒋介石准备内战。习惯了独裁统治的蒋介石对马歇尔很不满,因为他到处插手蒋介石的计划,并想将蒋介石当成“傀儡”,最终双方矛盾激化,马歇尔也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离开中国。
蒋介石一直希望能够得到美国的“援助”,马歇尔却处处刁难蒋介石,最终使得美国减少了对国民党的支持,蒋介石对此也非常不满。他甚至将这场战争的失利怪罪于美国的“不作为”,尤其是驻华特使马歇尔的种种行为,直接引起他的不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与蒋介石所提到的这些关系其实并不大,一个没有把民众放在心中的政权,它是不会长久的。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早已经脱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这也注定了他将会失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