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林彪率领四野兵临香港城下,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将香港收入囊中。然而,就在香港唾手可得之际,毛主席军命令林彪马上撤军。主席,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如今看来,不得不佩服伟人的长远目光。解放战争进行到末期,广东战役至此打响,第四野战军风卷残云,先后攻克了多座城镇,很快就进入了深圳,下一站便可直逼香港。
此时,战争已经历时三年之久,中华全体居民都盼望着国家一统,四野官兵个个是急不可耐,希望一鼓作气收复香港,军队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的香港只有一万多英国守军,这点人数在岁月面前甚至都不够站什么森牙缝的。更何况,收复香港可能都不需要动,只要切断香港的后勤补给线,要不了多久,城市便会不攻自破。四爷吃占元觉得围城太墨迹,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于速战速决。战士们摩拳擦掌,做好了朝着香港冲刺的准备,生怕去晚了捞不着肉吃。可就在此时啊,中央突然下达命令,不让四野继续推进,这下子可让战士们摸不着头脑了,香港近在咫尺,随时都可以收复,好端端的,为何要停止进攻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原本在建国初期就可以收复的香港,为什么一直到了90年代才收复!说起香港我们先回顾一下香港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南取百越之地,设桂林、南海、象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中华民族就开启了对香港长达千年的统治。当时的香港还处于极南的蛮荒之地,落后又而又狭小。但随着中原文明的发展与变迁,中国的重心逐步变成长江流域以南的地方,香港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清朝,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期间,广州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唯一一个商埠。而香港作为中国的重要港口,与广州唇齿相依,一直在对外交流、贸易上有重要作用。早在这个时期,四处开拓殖民地的英国人迫切需要一个进军亚洲商业的港口,他们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而香港作为一个临海地区,连接多国,其作为东亚优良港口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英国对其虎视眈眈。1841年英国发起了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英军的火炮打开国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眼睁睁的看着英国强占了香港岛。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下《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又把九龙半岛和新界割让给了英国,从此香港开始了被英国长达百年的统治。时间来到1947年,解放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转入战略反攻。从这时起,英国政府就已经在考虑香港的前途了。英国政府知道,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已经快不行了,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到那时,中国政府肯定不会承认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香港被强行收回的概率很大。
早在1946年的时候,毛主席就曾在延安的窑洞里预言过以后应该如何应对香港问题,他曾指出要充分尊重香港地区的过去与现在,最终要以协商、和平的方式解决来解决香港问题。可以说,在当时这一基本思路与后来的一国两制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而这其中的政治远见,也在日后被一一验证。
1949年9月22日,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分路飞越粤北天险五岭山脉,突破敌人吹嘘的“粤湘赣防线”。10月2日,广州战役正式打响,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驻守广东的国民党军三个兵团15万人纷纷溃败,余汉谋,阎锡山等人纷纷逃往海南,台湾等地。10月14日,四野15兵团先头部队进入广州市区,广州全部解放。
广州解放后,解放军各部队开始继续围剿在广东的剩余国民党军部队,四野43军解放广州之后,一个团向澳门进发,44军也兵临界河边,当时前线的各部队都已经做好了攻下香港和澳门的打算,准备收复这两块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多年的领土。解放军已经做好攻打驻香港的英国军队的准备,已经兵临城下,一触即发。而此时却接到毛主席传来的加急电报:速速撤离,不要攻打香港!这是为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丘吉尔与罗斯福,斯大林并列,号称“三巨头”。
当时的英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实力仅次于美苏,所以1949年的英国还是很强的。当然,他强归强,新中国想要解放香港,以当时英国在远东的军力部署,肯定是挡不住的。但当时新疆和西藏还没解放,而英国在中东的阿富汗,南亚的印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如果因为解放香港跟英国彻底闹翻,那么解放军后来想要解放新疆和西藏,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自从1949年以来,美国政府就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和禁运的政策。
受其影响,20年的时间里,上海、青岛、天津等港口城市,基本断绝了对外的贸易往来。此时的香港,虽然被英国暂时管辖,却是中国重要的军事物资和唯一的外汇收入渠道,更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之一。收回香港,它就会在美国的立体封锁下,变成一个死港。保持现状,它自由港的地位,以及传统国际通道的优势,将会被中英双方联合保护。跟武力解放香港,把旗帜插到香港太平山上相比,利用它的本身优势,来发展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反倒是更能发挥其中的价值。这也是基于经济建设考虑的原因!
正是在多种考虑下,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逐渐定下了对香港政策的八字方针: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也就是暂时不懂香港,维持现状。但是呢也不是完全就绕道而行,放任不管,在中英恶战即将打响之时,香港总督葛量洪收到中央发来的秘密邮件,其中提到了维持香港现状需要遵守的“三个条件”。首先,英国必须要支持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且香港不能作为违反新中国的军事基地。其次,对新中国威信活动的破坏,不能在香港进行。最后,在香港的所有中国人,英国必须保护他们。处在香港与深圳交界处的英军,得知这消息后终于松了一口气,英军躲过了一场必输的战争。英国方面对这3点,不仅欣然接受,还给予积极回应。
1950年1月,英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正是以香港为窗口,从西方国家进口大量的稀缺物资,使得美国对于新中国的围堵,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尽管美国对于英国的做法十分不满,但是却又无可奈何。通过香港,中国收获了不少“便利”。中外经济交流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都离不开香港的作用。有了世界交往的通道,各国人民的来往也更加方便。
新中国成立时的特殊国际环境,要求中国应该“留有后手”,除了苏联外,还保持一些其他的援助来源。而香港,这是最佳“秘密武器”。正是如此,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陆地的进出口通道,随之被完全封闭,而香港,又再次成了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改革开放以前,这一点的重要性不为人所知。可改革开放以后,当大陆需要投资,需要技术,需要跟国际社会接轨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当时毛主席说的暂时放下香港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是多么的高瞻远瞩。一个1949年做出的决定,却深刻地影响着1979年以后的国内建设,这种超前的战略眼光,正是毛主席能带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勘破一层层迷雾,建立新中国,并护佑她成长壮大,成为今天这个强大祖国的核心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