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打响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一般的取得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一个个重大胜利。
面对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时任徐州“剿总”的杜聿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发现大部分军事部署和计划都出于顾祝同和郭汝瑰之手。
为了推卸责任,杜聿明便将自己总结的失败责任归结于有间谍泄露了情报,并且向蒋介石揭发,泄露情报的人便是郭汝瑰。
郭汝瑰
“我自己就够廉洁了,可是‘郭小鬼’更是清廉的不像话,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贪财,甚至连家里的沙发都打上了补丁!”杜聿明向蒋介石告发郭汝瑰时如此说。
可让杜聿明始料未及的是,蒋介石不仅没有怀疑郭汝瑰,反而借此狠狠敲打了告刁状的杜聿明:
“难道我堂堂民国政府的官员,都要到处捞银子才算不是共产党?笑话!”
看老蒋如此说,杜聿明知道自己的嫁祸之计失败了,但他内心深处对于郭汝瑰的怀疑却没有就此打消!
那么,这位廉洁的民国国防部官员郭汝瑰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是不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红色特工”呢?
01早年经历
郭汝瑰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于重庆铜梁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1926年,二十岁的郭汝瑰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五期学员。
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最深入的时期,许多共产党人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教员,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等。
其中,如恽代英、萧楚女、熊雄、吴玉章等共产党人都曾先后在黄埔军校任教,成为了郭汝瑰的老师。
吴玉章纪念碑
受这些老师们的影响,郭汝愧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但不久之后,蒋介石就发动“4.12反革命政变”,这给第一次国共合作画上了句号。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反动派逮捕大规模逮捕共产党及革命群众
当时负责黄埔军校行政工作的吴玉章找到了郭汝瑰等人,通知他们提前毕业,尽快返回四川。
与此同时,吴玉章严肃的给郭汝瑰几人传达了一个消息:
蒋介石公开叛变,撕毁了国共合作的盟约,下一步会进攻当时的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在四川的军阀杨森会配合蒋的行动。
郭汝瑰几人回四川的任务,是说服他的堂哥郭汝栋阻止杨森的配合蒋介石的行动。
当时与郭汝瑰同去的还有任逖猷、赵启民、蓝鼎彝等三人,其中任逖猷是中共党员。
郭汝瑰来到堂哥身边之后,堂哥表面对他的劝说虚与委蛇,背后却和蒋介石暗通款曲。
直到汪精卫在武汉与南京的蒋介石沆瀣一气之后,“大革命”的形势立刻变得风雨飘摇,紧接着全国进入了“白色恐怖”的威胁之下。
汪精卫
可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郭汝瑰的信念始终没变,在一次外出途中,他设法与老同学袁镜铭取得了联系。
1929年5月8日,在袁的介绍下,郭汝瑰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4岁那年,郭汝瑰巧合之下又进入了陆军大学,成为了陆大第十期学员。
当时,在国民党内有这样一句话:“绿头巾赏穿黄马褂”,说的就是郭汝瑰这种先入黄埔,后入陆大的人。
这些都是所谓“天子门生”中的翘楚,无不在蒋政府的官场中混得风生水起。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老蒋同意与共产党再次合作,并合力抗日。
张学良(左),杨虎城(右)
第二次国共合作给了郭汝瑰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他积极参与抗日的军事行动,并在陆大同窗曾粤汉的引荐下来到陈诚的麾下成为了一名作战参谋,这也是他抗日征程的起点。
02崭露头角
真正让郭汝瑰进入国民党高层视野的,是他在“淞沪会战”期间的卓越表现。“七七事变”之后,郭汝瑰所在的十四师加入了此战,并开始在军界崭露头角。
淞沪会战形势图
郭汝瑰的那位“陆大”同窗曾粤汉便是十四师所部四十二旅的旅长。
四十二旅的作战任务是与另外一个旅,在南、北塘口至顾家角以南一线,构筑防御工事,牵制日军的火力。
9月初,作为旅长的曾粤汉目睹了日军火力的凶猛之后怂了,不敢前去指挥作战,师长霍揆章情急之下派自己的副师长代替他,可不料,那位副师长也胆怯不敢前去。
当师长霍揆章的目光落到参谋长国瑞鬼的脸上时,郭汝瑰立刻起身,大声的请命:“为国捐躯,军人的本分,怕什么,我去!”
于是霍揆章便安排郭汝瑰接替曾粤汉的位置,成为四十二旅前线的总指挥。
等郭汝瑰到了前线指挥部,第一件事就是与正在跟日军正面作战的七十九师取得联系,了解七十九师当前的战局。
淞沪会战中,日军的航拍形势图
了解了战场形势之后,郭汝瑰先后给师长霍揆章、军长罗卓英通电话,要求出战。
结果遭到了上级们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保存兵力防守,给后方转移重要的工业设备及物资争取宝贵的时间。
可是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被动挨打,却忘了“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这句老话。
9月15日这天,真正的考验到了。当天晚上,日军的炮火已经在郭汝瑰的四十二旅指挥部周围打响了。
面对逼近的日军,郭汝瑰却笑着跟左右的军官们说道:“今天是我三十岁生日,有这么多日军为我放炮祝寿,自感洪福不浅!”
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听他这么说,左右的军官们也都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才有所缓和。
可是这气氛还没等缓和一会儿,一颗“祝寿”的炮弹便击中了指挥部,登时烟尘四起、砖瓦横飞,所幸的是众人都十分机警,都及时的找到了掩体,并没有人受到重创。
狼狈不堪的众军官中有一人,见这个状况,便打趣郭汝瑰道:“旅长,仗打到这个份上,什么功名利禄之心都没有了!”
郭汝瑰知道,此时大家都很慌张,这位打趣他的军官也是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心情。
便戴上钢盔,当先走出破败的指挥部,在堑壕后面,一边躲避着日军的炮火,一边指挥着作战。
日军的进攻策略是先进行炮击,对我方进行一轮火力压制,然后步兵对我方阵地进行冲锋。
如果我方顶住了日军的第一轮炮击,那日军就会进行第二轮炮击,然后再进行冲锋。
针对日军的策略,郭汝瑰这边的部署是前方一个团的兵力对日军的冲锋进行阻击,后面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当前面失守之后,后方预备队顶上来进行反冲锋。
因为战斗的烈度太强了,下级军官和士兵难免会出现怯战的现象。
有个叫宋一中的营长便是如此,他本来可以守住阵地,可是他刚与日军前锋接战,便败退了下来。
郭汝瑰得报之后,马上命人把这个姓宋的绑了,送到他面前,要就地处决。
那宋营长便苦苦哀求。
郭汝瑰见状,便给他指了一条活路。就是重新夺回刚刚失去的阵地,否则死路一条。
宋营长一想,反正是个死,回去跟鬼子拼了,还能得个烈士的荣誉,心一横便带人回头,要重新夺回阵地。
淞沪会战的战场硝烟
人的勇气是无敌的,宋营长也没想到,自己带着手底下的兵,很顺利的就夺回了之前丢了的阵地,伤亡也就四五十人。
郭汝瑰就这样带着四十二旅的战士们,在南塘口与日军纠缠了数日之久。直到9月19日,郭汝瑰所部才接到上级的指令,撤退并与第四军换防。
此时的四十二旅八千余人只剩下两千人左右,战损达百分之七十五。剩余的两千多人也几乎全部负伤,装备损毁严重,三十六挺重机枪,最后只能拼凑出来四挺可用。
郭汝瑰和他的战友们的英勇,得到了上海市民和民国政府的赞扬。
在一次由宋庆龄等人组织慰问过程中,宋庆龄还特地送给了郭汝瑰一件毛衣,这让郭汝瑰感到十分自豪,多年以后他还珍藏着这件毛衣。
此战之后,郭汝瑰的名气便打响了,此后他参与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诸多战役。
在之后的“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中,郭汝瑰又展现出了卓越军事谋划才能,并一步步走近了国民党政府的核心,成为一名真正的“军界精英”。
武汉会战要图
03 红色特工
1946至1948三年之间,郭汝瑰凭着蒋氏父子的信任,在其老领导陈诚的推荐下,达到了半年一升迁的地步。
蒋介石
但即便荣耀加身,富贵已极,可郭汝瑰深知国民党的腐朽已经到了骨子里,凭借他们是不可能使中国摆脱磨难,走向富强的!
于是便再次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党组织!郭汝瑰成为真正一名谍报人员是从1946年的5月开始的。
说来也巧,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郭汝瑰见到了昔日一同从黄埔军校回四川的同学——任逖猷。任逖猷有一个堂弟叫任廉儒,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
经任逖猷的介绍,郭汝瑰与任廉儒取得了联系,算是自“4.12”之后重新找到了组织。
之后郭汝瑰又通过任廉儒见到了董必武,当时董必武是整个中国南部的情报组织的总负责人。
与组织取得联系之后,郭汝瑰想要向组织申请回归,到延安工作。
可是董必武考虑到郭汝瑰现在所处的位置,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而是劝他可以在敌人内部开展情报工作,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他的作用。
董必武
郭汝瑰也明白董必武的苦心,虽然心中有一些遗憾,但还是毫无怨言的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正式的成为了一名“红色特工”。
郭汝瑰在解放战争期间,向组织传递的情报数以百计。从1945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12月宜宾起义为止,郭汝瑰提供的国民党内部的核心情报就达100多次。
这位“红色作战厅厅长”给予解放战争的贡献,被人描述为不亚于十万大军。
其中最著名的有“孟良崮战役”中,因为郭汝瑰情报,直接导致张灵甫精锐部队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张灵甫更是在次战争阵亡。
纪念孟良崮战役,粟裕题字
然而不论郭汝瑰再怎么小心谨慎,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莱芜战役”中,就有人向当时的国民政府国防部新闻部门负责人邓文仪告发郭汝瑰通共。
说他下达的作战命令总是将国军引入共军的包围圈,这是叛徒行径。此说法虽没有真凭实据,但邓文仪还是将这件事透露给杜聿明。
而联想起自己的遭遇,杜聿明也开始怀疑郭汝瑰,并暗中秘密的对其展开了调查。
可是郭汝瑰为人勇敢机智,还一直是和任廉儒单线联系,虽然明面上有些关于他的风言风语,但杜聿明就是抓不到任何实质把柄。
后来跟老蒋揭发郭汝瑰是“共谍”的时候,杜聿明在很大程度上是想要洗脱自己在淮海战役中战败的责任。
可他对郭汝瑰的指控既没有证据也没有证人,指控的理由又过于荒唐,再加上蒋介石一贯对郭汝瑰的信任,这才导致了杜聿明挨了老蒋一顿骂!
重庆媒体当年报道的宜宾起义新闻
但郭汝瑰毕竟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而且情报的转递过程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郭汝瑰也有几次险些身份暴露!
1948年十月,“辽沈战役”结束,蒋介石失去了对整个东北的掌控,战损接近五十万人。
而为了保住华北,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参会的都是国军的高级将领。
会议过程中,诸人针对当前的形势以及解放军的装备情况制定了九项新的作战计划,并且将之列为绝密。
如果这些计划能够顺利的实施,将会对我党的解放事业产生极大的阻碍。
而当时作为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记下了这些计划的详细内容,并将其顺利转交给了任廉儒,并叮嘱对方此事十万火急,关系到接下来战争的成败,必须马上上报给组织知晓。
不巧的是,当时与任廉儒单线联系的陈家康同志外出不在,所以任廉儒只好找到当时的中央特派员王葆真,让其设法将情报传递到地下组织手中。
任廉儒(左),王葆真(右)
不幸的是王葆真特派员也许因为被叛徒出卖,没等把情报送出去便被军统逮捕。
万幸的是情报稿件被王葆真在逮捕之前销毁掉了。
此事据后来郭汝瑰本人回忆,当时他并不知道后来的战争形势一直是对解放军有利的,所以认为情报该是跟以前的一样被顺利的送了出去。
当他日后知道此事之后,一定会有后怕的感觉,多亏了有这样不畏牺牲的好同志,才让他能够更好的完成隐秘战线的任务,而他的心中一定存着对王葆真这样的好同志无限的感激和敬意。
晚年时期的郭汝瑰
结语:
解放后,郭汝瑰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郭汝瑰耗主编了《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两本军事巨著,为我国的军事科学的进步做出来巨大贡献。
郭汝瑰(左1)与徐向前握手
此外郭汝瑰还在耄耋之年,完成《郭汝瑰回忆录》的编撰。
这部回忆录可以让我们站在国民党政府的视角,审视从1927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的国内形势,是剖析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一把钥匙。
其实,我们通过“红色特工”郭汝瑰的人生经历,不难从中找到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是应了这句话。
共产党“得道”,则有许多如同郭汝瑰这样的人矢志不渝的跟谁他。
国民党“失道”,则即便如郭汝瑰这样暂时脱离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内成为高官,但仍一心要回到共产党的组织当中。
我想,这就是郭汝瑰能够在国民党内部,顺利取得其高层的信任,完美的完成了数百条重要情报的传递,又从未暴露过身份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
郭汝瑰著.郭汝瑰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05
卢荻.郭汝瑰_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红色卧底”(上、中、下)[J].红色回忆.2012,05期
刘明钢.董必武麾下的超级间谍[J].老区建设.2012.10.15
邓伟志.杜聿明凭什么怀疑郭汝瑰[J]. 新湘评论.2015.12.16
倪良端.统战工作者任廉儒和传奇将军郭汝瑰[J].党史纵览.2010.02.15
叶介甫.名将郭汝瑰的兵法谋略[J]. 红岩春秋.2017.09.05
李北兰.大爱无疆——忆与郭汝瑰将军交往的二三事[J].黄埔.2022.01.01
倪良端.蒋介石逃离大陆前的最后一次筹谋[J]. 党史纵横.2013.10.01
韦木.郭汝瑰:作战厅长原来是“红色间谍”[J].军事文摘.2003,04期
郭相彦.郭汝瑰在淞沪前线[J].黄埔. 2003,02期
刘秋阳.国民党内部“最大的共谍”郭汝瑰[J]. 辽宁经贸信息.2017.03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