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能被尊称为“大师”的人并不多,郑光先正是其中之一。他虽未获得过正式的大师称号,却以其对酱酒技术的卓越贡献,被业内广泛誉为“无冕国酒大师”。作为光先烧坊的创始人,他将毕生精力投入酱酒工艺的研究与创新,为整个行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58年,年仅28岁的郑光先调任贵州茅台酒厂,成为厂史上少有的同时担任厂长兼书记的领导人。他没有安于管理岗位,而是主动深入生产一线,从制酒、制曲到窖藏,每个环节都躬身学习。这一学,就是整整十年。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在车间反复摸索,不仅全面掌握了茅台酒的传统工艺,更推动茅台从“经验酿造”迈向“科学管理”。勾兑工艺的标准建立、“白酒微生物环境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他的努力——他也由此打破了“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的旧有观念。
1975年,郑光先接到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主持“茅台酒易地试验”。这意味着要在不同的水土、不同的气候中复刻出茅台的风味。很多人都认为这注定失败,但他却坚信:酒的灵魂不在风水,而在菌脉。他带着茅台的窖泥、工具甚至是一砖一土,在遵义十字铺一点点“再造”茅台的环境。十年磨一剑,1985年,易地试制酒经过白酒泰斗周恒刚、严东生、沈怡方、季克良等20多位白酒评委和专家鉴定,得分93.2,与茅台原酒的95.2分仅差两分。
退休之后,郑光先仍心系酱酒事业,创办光先烧坊,将一生的严谨与执着融于每一滴酒中。从1:1复刻茅香菌株,到严格遵循“曲料不差分毫”的祖训,他以科学方法延续酱酒的根与魂。也正因如此,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无冕国酒大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