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被埋地下38小时,靠两只苍蝇绝处逢生,发誓终身不拍苍蝇,旁人要拍,他还得拦着。
这个老将军究竟是谁?当年又是如何靠2只苍蝇获救的?
这位将军,就是王扶之。
1950年,抗美援朝打响,王扶之带着115师过了鸭绿江。
1952年夏天,美军搞“夏季攻势”,对着志愿军的坑道狂轰滥炸。他的指挥所在临津江以东的岩洞里,能住三十来人,洞口盖着灌木和泥土,隐蔽得特别好。
8月2日早上八点,天刚亮,他正和新华社记者刘鸣、两个参谋趴在桌上研究地图,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枚500磅的航弹正好落在岩洞顶上,离洞顶还不到3米。
他只觉得一股热浪拍在脸上,接着就被气浪掀飞,后脑勺“咚”地撞在岩壁上,当场晕了过去。
等他醒过来,周围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滴答、滴答”的滴水声。腿被碎石卡住了,动一下就钻心疼,嘴里全是土腥味。
“首长,您还活着吗?”黑暗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是幸存的一个参谋。
王扶之赶紧回话:“别喊!省点力气,也省点空气,我们得撑到有人来救。”
他俩好不容易挪到一起,才发现刘鸣和另一个参谋已经被砸得没了气。
洞口被堵得严严实实,氧气越来越少,嗓子干得像要冒火,连口水都找不到。没办法,他们只能把作战图纸撕成小块,接自己的尿,再用军帽盛着喝。
他们每隔五分钟就用刺刀敲钢盔、敲石头,“当当当”的声音在黑夜里特别清楚,可敲了半天,外面一点回应都没有。
洞里越来越闷,刘鸣遗体的血腥味飘过来,还引来了苍蝇,“嗡嗡”地在耳边飞,听得人心里发毛。
到了第二天早上,那个参谋开始说胡话,伸手就要掏枪,王扶之赶紧按住他的手:“别犯傻!战友们肯定在找我们,再等等!”
爆炸后三个小时,消息传到志愿军总部,彭德怀一听就急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工兵连呢?让他们去挖,就是把山挖平了,也得把王扶之给我挖出来!”
工兵连连夜赶过来,可这地方全是硬邦邦的岩石,挖了一天一夜,连个洞口的影子都没看着。
就在大家快绝望的时候,也就是爆炸后的第30个小时,一个年轻的工兵突然指着洞口的泥缝喊:“快看,有苍蝇!”
众人赶紧围过去,就见两只苍蝇从泥缝里飞出来,还飞得挺有劲,一点不蔫。
那工兵一拍大腿:“死地方留不住活苍蝇,能飞出来,说明底下有空气,肯定有人活着!”
连长立马改了主意,不从上往下挖了,改成从侧面凿岩石。工兵们轮着班干,手磨破了就缠块布条,饿了就啃口干粮,终于在第38个小时的时候,凿开了一个一米宽的通道。
有人把手电筒伸进去,光柱里突然传来一声微弱的“这里……”
是王扶之!他满脸是血,军帽上全是泥土,嘴唇裂得全是口子,说话都费劲。被抬出来的时候,军医递过来一瓶葡萄糖,他却摆摆手:“先给……给那个参谋,他比我虚。”
后来有人跟王扶之说,是那两只苍蝇提醒了工兵,才找到他的。从那以后,王扶之就再也没碰过苍蝇。
再后来,他成了开国少将,可日子过得还是跟普通兵一样。穿旧军装,住老房子,连一块手表都没有。
现在王扶之将军已经一百多岁了,偶尔跟人聊起当年的事,还会说:“要不是那两只苍蝇,我早就埋在朝鲜的山里了。”
其实哪里是苍蝇厉害?是将军凭着一股不放弃的劲,撑过了38小时的黑暗;是战友们抱着“活要见人”的信念,挖通了生死通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