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觉得奇怪,普京怎么突然开始大张旗鼓抓自家官员了?其实答案很直接:战场打到今天,俄罗斯承受不起“内鬼”和“蛀虫”了。
库尔斯克州第二副州长巴扎罗夫终于被拎出来,消息一出,俄国内舆论直接炸锅。这位副州长贪了什么?——10亿卢布的国防专项资金,本来要用在边境“龙牙”防御工事上的,结果一分钱没落实到位。等到去年乌军突然突袭库尔斯克,边境工事完全没挡住,才把这摊烂账揭出来。
这不是单点事故,而是系统性问题。俄调查部门顺藤摸瓜,在布良斯克、别尔哥罗德也查出了类似情况。别尔哥罗德州副州长扎伊努林被调查后,直接供出了巴扎罗夫。换句话说,这条“链子”不是个人私吞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地方政府+承包商的利益网。
俄军腐败早就不是新鲜事
过去一年,普京已经拉下过好几位高官:
今年4月,库尔斯克州前州长斯米尔诺夫、前第一副州长德多夫双双被捕,理由同样是边境防御工事资金去向不明。
去年5月,俄联邦武装力量通讯总局原局长沙马林因受贿被捕;前后脚,国防部人事总局局长库兹涅佐夫也因巨额受贿落马。
同年7月,国防部副部长铁木尔·伊万诺夫被免职,官方理由是“失去信任”。
这些案例放在一起看,就是一副腐败蔓延的全景图:上至国防部副部长,下至州一级地方政府,全都沾着军费大蛋糕。
更离谱的是,去年还传出俄国防部前副部长舍夫佐娃直接“叛逃”到法国,名下早在欧洲就安置了不少房产。问题不是她跑了,而是她手里可能握着俄军的采购通道、核武机密。一旦泄露,对俄罗斯的打击比丢几个副州长严重得多。
为什么普京要挑这个时间点动手?
简单说,有三重考量:
第一,战场压力逼得他不得不清理后院。俄乌战场正打得胶着,库尔斯克方向、苏梅、康斯坦丁诺夫卡前线最近都爆发了大规模交火。前线打得死去活来,后方要是再被蛀空,哪怕是钢铁洪流也撑不住。
第二,政治信号要传给国内。在和特朗普会谈、抛出和泽连斯基见面的可能性之际,普京必须表现出“我能管好俄罗斯”的姿态。清洗腐败,就是告诉内部:别以为战乱能当挡箭牌,该收拾的一样收拾。
第三,震慑未动手的官员。库尔斯克的10亿只是冰山一角,谁都明白还有多少钱在灰色地带里打转。普京现在把典型抓出来,就是要告诉还在观望的官员:钱能拿,但要命也得赔。
问题在于,能治得住吗?
俄腐败问题的顽固性,不是靠几次“反腐秀”能解决的。战时拨款体量巨大,动辄数十亿卢布下去,地方和军队之间缺乏透明机制,天然容易滋生寻租。
这也是俄军战场表现反复的一个原因:有的地方武器迟迟不到位,有的工事豆腐渣,表面是战术问题,本质上是腐败拖后腿。
普京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一批一批抓。但问题是,抓得再多,体系不改,换个人照样会出事。
巴扎罗夫的落网,不只是一个副州长的个人悲剧,而是俄罗斯战时治理困境的缩影。
普京必须在战场和后院之间维持平衡:一边是前线的炮火,一边是官僚体系里的蛀虫。现在的俄罗斯,已经经不起两头消耗。
所以这场“反腐”,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自救。
能不能真的清除害群之马?能不能真把钱花到战场上?这比打赢一场战役还难。
参考文献:
涉挪用修建防御工事的专项资金,俄库尔斯克州代理副州长被捕
凤凰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