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战局有点耐人寻味。
明明美国刚刚给乌克兰批准了3350枚所谓的“增程打击弹药”(ERAM),数量多得离谱,价值8.5亿美元,6周左右就能交付。换句话说,乌军马上就要手里多出一张“远程牌”。可是奇怪的是,俄军既没有去拦美军的军火船,也没有动泽连斯基的办公室。普京这波踩刹车,怎么看都有点“不正常”。便宜货,却是真麻烦
先说这批ERAM导弹。
别看性能一般:射程450公里,速度才760公里/小时,弹头226公斤,说白了就是“二流货”。但问题是,它便宜。单价30万美元,只有“战斧”的1/6。乌克兰现在急需这种消耗品,哪怕突防能力一般,也比无人机靠谱。
想想乌军这两年靠无人机把俄罗斯本土搞得频频冒烟,要是这3000多枚导弹真铺到前线,俄军麻烦肯定大。有人就问了,那俄军为什么不提前掐断?
炸美军火船?不敢!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从理论上讲,这么大批量的导弹运输,肯定得靠海运。可你真以为俄军敢去公海炸美国船只?那就是主动和北约宣战。现在普京最怕的就是把冲突推到无法收拾的临界点。
更关键的是,这批导弹压根不是直接送乌克兰。美国和欧洲玩得很细:先运到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北约国家,再拆零、分批、通过铁路和公路送进乌克兰西部。俄军能拦哪去?炸波兰港口?那比直接打美军船还疯狂。
说句直白的,俄罗斯现在的军事能力,也没法完全切断这条补给线。乌西部铁路网照样在跑,美国援助像“蚂蚁搬家”,你想封锁都封不住。
炸泽连斯基办公室?不值!
再看另一个谜团:为什么不干掉泽连斯基?
卢卡申科前阵子放了个狠话,说俄军要是真用“榛树”导弹打基辅班科夫街,那地面上啥都不会剩。但普京拒绝了。
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解释得很体面:俄罗斯只打军事目标,不打民用设施,普京保持“负责任的立场”。
听听就行。因为大家都知道,俄军早就把乌克兰的电厂、粮仓、炼油厂轰得一塌糊涂,民用和工业目标一样没少炸。要真是为了“保护平民”,泽连斯基办公室早就该纳入清单了。
真正的原因,其实普京心里有数:杀了泽连斯基,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更糟。为什么更糟?第一,现在正处在俄乌和谈的敏感阶段。普京要是突然下令干掉泽连斯基,那国际压力会瞬间爆炸。尤其特朗普,现在摆出一副“调停人”的姿态,你要是把泽连斯基干掉,就是当着特朗普的面撕牌桌。
第二,就算泽连斯基没了,继任者也不会比他更好。现在乌克兰政坛已经被彻底反俄化了。扎卢日内、布达诺夫、波罗申科……哪个不是更激进的?真换了人,可能局势更极端。
所以对普京来说,泽连斯基反而是最合适的对手。杀了他,就是自找更麻烦。
俄军的无奈与算计
美军火船不能炸,炸了就是和北约全面摊牌;
乌克兰的补给线切不断,铁路运输像流水一样;
泽连斯基不能杀,杀了换来更激进的敌人,还要背上国际舆论的锅。
所以普京的选择,听上去像“软弱”,其实是算计。俄军现在更像在打消耗战:用无人机、导弹、火炮不断磨,但不会主动点燃“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普京踩刹车,不是怕,而是他知道自己最该怕什么。
俄军真正担心的,是战争被逼到“无法回头”的阶段。一旦和北约直接冲突,俄罗斯的优势会被全面稀释。
同样,他也担心在政治上犯下不可逆的错误。泽连斯基不是敌人中的“最坏”,而是“最可控”的那一个。
这其实就是战争的残酷逻辑:你看到的是火箭弹满天飞,但真正决定战局的,往往是那些没有打出去的导弹。
所以,普京这次没炸美军火船,也没炸泽连斯基办公室,看似退让,实则是冷静。战争不是一味猛踩油门,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刹车。
但问题也来了:ERAM一旦大规模入场,俄军接下来该怎么应对?是继续“慢磨”,还是不得不再升级一档?这才是真正的悬念。
参考文献:
俄乌战争:第1281天关键事件概述 Al Jazeera Chines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