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少将团长主动请缨,阵亡之后追认烈士
1938年4月25日,据六十军军长卢汉将军写的《六十军血战台儿庄》记载:“二十五日敌人改变了战法,凌晨出动飞机十余架。向我东庄、火石埠、后堡阵地逐点轰炸,接着又放出探测气球,指示炮兵进行系统的轰击。我以跑兵还击,展开一场激烈的炮战。经过这一番猛烈轰炸之后,东庄、火石埠火光熊熊,阵地几乎全被毁坏。敌军继之以坦克掩护步兵,与我守军逐村争夺。我军虽伤亡甚大,但仍固守阵地。战至薄暮,我东庄、火石埠虽击退敌军,而后堡已经弃守,蒲汪突出一角,右翼第一八二师战斗将进到湖山、窝山、戴庄、西黄石山一线。以第一八二、一八三两师存在的兵力,只能固守第二道防线,我乃决定下令撤至第二道防线,继续进行抵抗。”
卢汉将军写道:“二十五日夜孙连仲转来李宗仁命令,令台儿庄守军于二十六日全面出击,消灭进入台儿庄以东我袋形阵地的敌军。以于学忠部向东,汤恩伯部向西,封锁袋口。第六十军向北,合力歼灭进占邢家楼、五圣堂、五窑路、蒲汪、辛庄地区之敌。”
卢汉将军写道:“我即命令第一八二师以一部由右向辛庄、蒲汪出击,大部坚守阵地;第一八三师以一部向五圣堂、五窑路出击,大部坚守东庄,并接替一八二师火石埠的阵地。配属炮兵准备火力,制压蒲汪附近之敌炮兵,支援第一线步兵出击。”
卢汉军长写道:“二十六日晨,我第一八二、三两师在我炮兵掩护下,向指定目标出击,为敌火力所阻,仍退回原阵地。于学忠、汤恩伯两部出击受阻亦退回。”
接着敌以步兵、坦克、炮兵联合向我东庄、火石埠之线大举进攻。由于我防御设施有了改善,当敌炮轰时,我军隐蔽不加理会,待敌人坦克和步兵临近阵地时,我战防炮突起猛射,步兵立即跃出战壕,向敌军猛冲。敌军猝不及防,来犯之九辆坦克,有五辆被我击中起火,其它四辆慌忙后退。同时我梁家庄及板板埠之炮兵也集中火力向五圣堂、邢家楼、辛庄一带猛轰,封锁敌军窜犯要道,阻其增援。这时我东庄守军杨宏光旅之严家训团及常子华团,火石埠守军原陈钟书旅之莫肇衡团乘机反击,集中轻重机枪、迫击炮、手榴弹全部火力向敌猛射。敌军拚命抵抗,但大部被我消灭,遗尸累累,我亦伤亡甚大。
傍晚,敌又集中炮兵火力,猛击我东庄、火石埠阵地,持续达一小时之久,发射了五千多发炮弹,尘土飞扬,不见天日,整个东庄已夷为平地。守军团长严家训在战壕中巡视时为敌炮破片击中,伤重牺牲。
严家训可不是一般的团长。因为他是少将军衔,按理至少也是个旅长,为什么他只当了一个团长呢?
这是为什么呢?
待我从头道来。
严家训(1898年一1938年4月26日),云南省富民县永定镇永定街人。15岁参军,祖母做了一双新布鞋给他,他偷偷留在家里给弟弟穿,自己穿着草鞋去参军。因其身材魁梧、人品高尚、作战勇敢,被挑选为云南王唐继尧的侍卫军。当时的龙云任云南王唐继尧的侍卫军大队长,因此二人相当熟悉。由于严家训忠厚老实,深得军中好评。
1923年严家训升任排长,之后一路高升,升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27年龙云任云南省主席后,破格提拔严家训为他的少将侍卫大队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严家训强烈要求参加滇军第六十军出省抗日。
云南省主席龙云舍不得他,不批准他参加六十军。他向龙主席苦苦哀求说:“主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军人,岂能容忍日寇进犯我们的国家。我决心保卫祖国,即使是战死疆场,为国捐躯也是光荣的。”
这时,第六十军的三个师长和六个旅长都已经任命完毕。云南省主席龙云对他说:“家训啊,你是少将军衔,如果参加六十军,至少也要给你个旅长当当。可是现在六十军的六位旅长都已经任命完毕了,没有空位了。”
严家训说:“主席,我请求参加六十军是为了出省抗日,不是为了当官。只要能让我参加六十军,分配我干什么都行。”
云南省主席被他缠的没有办法,只好和卢汉等人商量后,宣布任命严家训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第一八三师第五百四十一旅第一0八二团少将团长。
六十军出征前,严家训深情的对妻子武锡珍说:“锡珍啊,我是一个军人,随时都有为国捐躯的可能,但我死而无憾。我们的子女就托负给你了,你要多加辛苦,抚养他们成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他们将来也会报答你的。”说完,严家训又对子女们说:“儿啊,爸爸去杀日寇,你们在家要好好呢孝顺奶奶(老爹已故)、妈妈,要乖乖呢听奶奶和妈妈的话;在学校里要好好呢听校长和老师的话;要好好呢与同学友爱相处。”
1938年4月22日,严家训率领第一0八二团占领东庄后,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4月24日,日军集中炮火对东庄火石埠一带狂轰乱炸,然后发动了十多次猛烈的冲锋,都被严家训率领全团官兵打退了。
严家训自4月22日战斗打响后,一直在前线指挥战斗,身先士卒,带领全团官兵英通杀敌,牢牢的守住了阵地。
4月23日早上,严家训团营长丁图远率队奋勇冲杀,中弹阵亡。战至中午,严家训团连长黄人钦,在凤凰桥战斗中阵亡,在其衣服口袋里发现一封他写给新婚妻子的遗书,其中一段写道:“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误。”严家训团长知道这件事后,号召全团官兵,英勇杀敌,为丁营长和黄连长报仇!
战至4月26日,严家训正在阵地上巡视时,突遭日军猛烈炮击,严家训不幸被炮弹破片击中胸部和腹部,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40岁。
严家训牺牲后,由于战功卓著,报经最高统帅部特许,遗体发回原籍安葬。灵框由内侍副官赵映明、罗仲先和胞弟严家诰护送回故里。
严家训灵框一路途经武汉、重庆等地,沿途都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公祭和悼念。
1938年8月13日,严家训灵框运抵昆明。昆明市沿途街道两边挂满了各和悼念与迎接严团长灵柩魂归故里的大幅标语。灵车受到了以云南省主席龙云为首的昆明市各界人士的恭迎。随后,全市人民在古幢公园举行了盛大的迎灵柩仪式,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
云南省主席龙云站在主席台上含泪大声说道:“严团长的死,是为国家民族争生存,是为滇人争光荣!”
1938年8月14日的《云南日报》发表悼念文章写道:“严团长,安息吧!英勇的民族战士!三迤(云南省的代称。起源于清代雍正、乾隆在云南设立的迤东道、迤西道、迤南道三大行政区划。迤东道: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治所位于曲靖府,管辖滇东地区。迤西道:与迤东道同期设立,治所设于大理府,统辖滇西地区。迤南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从迤东道析出,治所位于普洱府,专管滇南地区。)健儿会为你复仇!”
严家训的忠骸被隆重的安葬在故乡元山村。
出殡那天,富民县城的民众倾城相送。
1984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严家训为革命烈士。
1985年,中共富民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严家训墓修葺一新,并立了碑,作为富民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严家训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简介:杨树德,男,弥勒市人,1957年生。曾经担任过企业内部刊物《弥糖报》编辑和红河州新华书店内部刊物《新华园地》总编。有多篇作品荣获过省、州、县的奖励。2017年从弥勒市新华书店退休。红河州、弥勒市作协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