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排长队献爱心的场景逐渐消失,无偿献血车前的热闹已成回忆。这道城市温暖的风景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曾几何时,城市繁华的街道上,献血车是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大学生、农民工、市民都排着队走上献血车,伸出胳膊来献血,为的就是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而如今,这样动人的场景正在逐渐消失。根据2025年5月中国血液协会发布的数据,过去三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1450万人次降至2024年的1320万人次,降幅接近9%。
血库警报频频响起,很多重要手术被迫推迟。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临床用血需求约3300万单位,实际采集量仅为2700万单位,缺口高达600万个单位。
01 血库告急,全国多地面临输血困境
数据背后是生命的等待。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李主任无奈地透露,近期医院因血源不足被迫推迟了23台手术,患者平均等待时间延长了7.5天。
这不仅仅是北京的情况。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同比下降了令人警醒的17.3%。在四川省德阳市,2025年1至4月献血人次同比下降15.41%。
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重点地区和重要时间节点。季节性因素、地区性差异和偏型性缺血问题,让供应呈现紧平衡状态。
02 多重因素叠加,献血热情降温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献血了?不是没爱心,而是现实太逼人。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除了业绩压力、房贷压力之外,还要抽时间送孩子去补课。
即使有点休息时间,也会选择在家躺平,或者去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平时加班到深夜,周末只想补觉休息,孩子补课、房贷车贷压着,很多人根本没精力再跑一趟献血车。
健康顾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健康知识普及,不少人开始担心献血会不会影响免疫力,会不会被不规范采血伤害。近些年,相关部门对献血的知识普及还不够,不少人对献血认知还不足。
03 付出回报不平衡,寒了献血者的心
最让人诟病的是献血的福利“性价比实在太低”。有网友表示:“我献了400毫升血,只给了几包面巾纸和一盒牛奶,这也太寒碜了吧?”
与此同时,医院给患者输一次400毫升血,要收费500多元。这种微薄的回报与高昂的输血费用形成的鲜明对比,让许多人感到心寒。
虽然医院解释称血液采集、保存、运输以及医务人员的薪资都需承担成本,但这种“免费献血,高价输血”的模式,无疑削弱了人们献血的积极性。
04 免费用血政策落地难,承诺难兑现
根据规定,“无偿献血”者在多次献血之后,其本人和家属都可以享受免费用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历繁琐的审批流程。
为了能尽早获得治疗,很多“无偿献血”者和家属不得不自掏腰包,高价购买所需要的血液。而当“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属无法享受到免费用血时,很多之前一直献血的人都选择了停止献血。
有人反映:“我好心去献血,到头来真正需要用血时,还要找人去献?这什么道理?”“献了半天血,结果根本帮不上别人!”这种“以血换血”的做法,早就让不少人寒了心。
05 误解还是现实?献血成本真相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献血无偿,用血却有偿?”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人们拒绝献血的“元凶”。事实究竟如何?
血液本身是无价的,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在临床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献血者的“手臂”到患者的“身体”,血液经过了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成本。
这些成本费需要由受血者来缴纳,收费标准由国家卫生、物价等行政部门共同制定,全国统一。所以,“献血无偿”与“用血收费”二者并不矛盾,血液本身并未收取任何费用。
上海社会调查研究院2025年的调研显示,一次400毫升全血献血的隐性成本平均高达517元,而献血者得到的补偿通常仅为价值30-50元的小礼品和营养补充品。
06 改革已在路上,多项措施出台
面对血荒,一些地区开始探索改革。浙江省2024年推出的有偿假期政策,为献血者提供1-2天带薪休假,政策实施后六个月内,该省献血人次增长了23.7%。
国家卫健委积极响应,2025年3月启动了《血液管理法》的修订工作,拟增加对献血者权益保障条款,包括提供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和医疗费用优惠等福利。
2025年,国家卫健委推出“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举措,通过线上平台实现全国数据互通,献血者无论在哪里献血,用血时都能便捷申请。
技术创新也为解决血液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025年初,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血液管理平台在广州试点,上线三个月来,血液浪费率下降了37%,紧急调血时间缩短了62%。
07 民间自救,血液互助联盟兴起
与此同时,民间也涌现出血液互助联盟等自发性解决方案。成员定期献血并记录在册,需要时可优先获得血液。
上海血液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互助联盟模式献血的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27.3%,复献率高达78%,远高于普通献血者的45%。
国际上的一些经验也值得借鉴。德国的部分补偿模式每次可获得20-25欧元的交通和时间补偿,金额严格控制在不足以构成出售血液的范围内。2024年,德国的献血参与率为7.2%,远高于我国的1.3%。
08 未来之路:信任+制度,而非口号
今天的无偿献血,不该只是一次“道德洗礼”。它必须有专业的科普:让大家知道献血不会伤身。
健康成年人献血400毫升,大约相当于体内血液总量的8%左右,身体通常2-4周就能完全恢复。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免疫力明显下降或导致贫血。
还需要有靠谱的激励:荣誉证书、社保积分、定向医疗优惠;有政策配套:推动“定向献血不等于白送”,增强回馈机制;有信任机制:公开透明,让大家放心输、愿意献。
即使素未谋面,但你的血液却流淌在数不清的患者体内,让你的爱心让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得以延续。无偿献血制度的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在坚持无偿原则的前提下,如何设计更合理的激励机制,平衡献血者付出与回报,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