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
2003年夏天,洛阳工业区闷热潮湿,矿厂大门冷冷清清、一半人已经撒手离开,剩下的工人也在等着下发的那点可怜工资。钼价断崖,洛阳钼业快活不下去了,各路风声里夹杂着破产重组、民间大佬接盘的传说。
有意思的是,最后一锤定音,进来救场的,居然不是那些牌面十足的大投资人,居然是一个连照片都很难搜到的“幕后黑马”——上海鸿商集团,背后是于泳。这哥们从头到尾都不蹦出来,不露脸,也不在公司坐班,露面时还用别的身份,像极了带着任务混入江湖的高手。
![]()
当时的洛阳钼业是彻底的烂摊子,亏损苦撑,但2003年这一场“资本腾挪”,很快让命运上了另一个档次。鸿商集团只花了1.78亿入场,还没抢控股权。你要问为什么?其实打个比方,就是“空手套白狼”那种玩法,把整个局面盘活、资源锁死,但是把风险和曝光都留在幕后。
等到公司改制后一年,2004年洛阳钼业就赚了2.8亿。三年后,2006年,更是暴赚17.14亿。这种暴击式的翻身,看起来像一场资本魔法,实际上背后全是步步精算。
2007年,鸿商主导港股上市拿了81亿港元融资,底层逻辑很简单:国际化带来估值溢价,资本只要踩稳周期低点,剩下就是顺水推舟。
香港一众金融巨头,包括李嘉诚这些都来捧场,就像19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各国财政危机时精准介入国债市场——别人恐慌,他敢进场,吃下核心资产,然后在市场回暖时开闸收割。你细品,这种一击必中,就是大佬的底牌。
![]()
2012年二级市场增持,鸿商持股超36%,于泳正式掌控洛阳钼业。此刻,中国整个新能源战略还在酝酿,铜钴产业的全球话语权刚刚开始争夺。
于泳的节奏感很强,2013年接连大手笔:斥资8.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NPM铜金矿80%股份,2016年又15亿美元攻下巴西铌磷矿,几个月后,逮住美国自由港的“现金饥渴”,砸26.5亿美元拿下刚果(金)TFM铜钴矿56%股权——这种手法,像极了东印度公司当年用资本优势横扫全球资源,让英国人手握世界香料、茶叶定价权。
![]()
只有细看时间线,才能读懂这场资源豪赌的节奏。每一次收购、每一次扩张,都是在国际市场恐慌、估值低谷时出手。
铜价和钴价一回暖,于泳和洛阳钼业就能躺着收红利。这种跨国并购和逆势扩张,在外人看来是“疯狂”,实则早已预演在纸上,有点像美第奇家族在文艺复兴时期用银行资本切入实体产业,一步步控盘,从金融到采矿,布满全产业链。
2017年更骚:于泳没直接参与加拿大伦丁矿业手里的24%TFM股份收购,而是先让亨特·拜登参股的渤海华美去买,三年后再原价“借壳”过桥给洛阳钼业。
这波玩法规避了国际政治雷区,不露痕迹,还大大节省了成本。
能把美国总统家族和中国矿业之间的利益链条打通,又能把风险隔离得干干净净,行业里真没几个人玩得来。于泳这类“国际影子玩家”,其实就是新一代中资出海策略,从单纯资本输出变成了全球资源围猎和政治风险“过桥”高手。
![]()
到了2020年前后,洛阳钼业已经横跨亚洲、北美、南美、非洲和澳洲。刚果(金)KFM新矿上线,追加5.5亿美元,铜产量“全球第五,钴第二”,这种成绩在国际能源署2035年铜供应缺口预计高达30%的大背景下,简直就是提前抢占了未来硬通货。这还能不狠?于泳一手推着中国走进全球矿业定价圈层,企业家资本变家国战略,多维权力集齐。
资源掌控不只上游。2019年,收购全球金属贸易公司IXM,把贸易话语权也抓到手里。更早在2016年,新能源车刚有苗头时,于泳就和宁德时代的曾毓群勾兑,一手抄底原始股。
后来宁德时代上市几十倍暴涨,账面赚了400多个亿,还顺便绑定了“宁王”。2022年曾毓群反向入股洛阳钼业,两大行业巨头牵手,然后再拉吉利李书福一起来投极氪,产业链圈层越卷越深。于泳的玩法很像美第奇家族早期把金融和实体产业打通,完全变成闭环——矿产冶炼、贸易分发,到新能源电池和整车生产,确实是全产业链布局。
![]()
当然,于泳的棋路也不是完全风平浪静。像和德隆系的交集,财政部系的“人情关系”,中法人寿保险业务,不免有点插曲。有企业多年亏损,靠鸿商不断借钱填坑,2020年拉宁德时代帮忙才稳住阵脚。但这些枝节,跟洛阳钼业的势头比,就像大江里的几颗小石子,一闪而过。
到2024年,洛阳钼业营收和市值都破2000亿,于泳身家已经进入全球百亿美元俱乐部。今年铜产量全球前十,半年报盈利947.73亿元,净利润86.71亿元,增幅高达60.07%。这是什么水平?
在新能源金属短缺的时代,中国能提前锁住刚果(金)铜钴矿产能,是妥妥的“赌未来硬通货”,底层逻辑就是不让别人主宰资源定价权。于泳不是只为自己,更是用企业家资本替国家提前锁定战略稀缺资源,把中国拉进未来三十年全球新能源话语权的主场。
![]()
我倒觉得,东印度公司垄断资源的老路,今天已不可能简单复制。于泳带领的鸿商式打法,既踩住了国际周期,又整合起上下游,不靠明面上的疯狂扩张,更要稳住最核心的金属矿产。就像一流中锋,篮下站稳才是王道。
如果问我为什么这位资源大佬能在行业称王?底层逻辑就两条。
第一,看似逆势冒险,其实都是提前做了周期预判,别人恐慌时他才出手。第二,布局不是全链通吃,而是死死咬住最核心的资源环节;下游可以合作,原料必须牢握手中。全球协同、极致风险管理、跨界人脉,乃至产业链长线投资,都是他低调背后的真正实力。
有些人做企业,追求的是高调风光;于泳这种,偏偏用极致隐身和资本拼图,在沉默里悄悄改写中国资源产业的全球格局。
剩下的,且看风起云涌下,下一个低调大佬会不会再度出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