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周三是调休时间,每周二,在涵芳斋茶人之间,开启“正念星期二”活动,上午是“正念写作疗愈”,下午是正念习茶与诵读寒山子诗。
以正念静坐为主线,上午有一坐(45分钟),下午有一坐(45分钟),以七支坐法和观呼吸为主,回到生命正念的当下。
我在公众号写作已经有七八年了吧,有了一些经验,我的写作还是辅助修行和生命成长的,正念写作,乃写出我心,乃探索生命,乃身心的疗愈之道。融合正念静坐、写作修行与身心疗愈,帮助写作者通过写作连接内心、探索内外世界,实现“静心—修行—疗愈—价值转化”的递进成长。
AI都这么会写了,我们还需要写作吗?这门正念写作疗愈课,不是要教大家 “打败 AI”,更不是要逼谁写出多好的文章,只是想陪大家慢下来:先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跟着呼吸慢慢放松,把心里的浮躁先放一放;然后拿起笔(或者打开文档),不用管 “有没有文采”,不用想 “别人会不会觉得奇怪”,就写你当下的感受 —— 比如 “今天肩膀好紧,像背了个小包袱”,比如 “刚才喝的茶有点苦,还有回甘,香气是……”,甚至可以写 “我现在好烦,不知道写什么”。我们慢慢来,从一次静坐开始,从写一句话开始,把属于你的、能静心、能疗愈、能发光的文字,一点点找回来。
下午正念习茶,以茶修心,借茶修道。以后也会加入“正念茶修十式”完整仪式的学习。静坐、用心习茶,以此观照生命的当下,回到生命的静定与觉知。
常常先静坐,调整好身心,安和平静、回到生命的正念。当我们伸手触碰温热的茶器,指尖碰到杯沿的瞬间,突然就觉知到 “此刻”—— 茶汤在壶里轻轻翻滚,窗外的车流声慢慢远了,连自己的心跳都变得清晰。就这样用心习茶,借由一杯茶的起落,观照生命里每个真实的当下,把浮躁一点点滤掉,回到内心本该有的静定与觉知中。在这步履匆匆的浮躁都市里,能有这样一方安身静心的小天地,已是格外难得。
然后是读一读寒山诗,我们在9月中旬,还会有“卧游山水读寒山”第三期,每天读一首寒山诗,群里打卡,际会我们生命里的寒山。
好吧,相约星期二啦。
秋山,九州书院国学老师、书法老师。多年国学授课经历,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研修国学七年,书法从学于同济大学教授柯小刚老师。2014年修习净慧法师所倡导的生活禅,持续修行近十年,以“静坐、茶道、书法、武术、写作”作为禅修的进路,2022年于慧门法师传习“看话参禅”至今。研究涉及儒释道经典,诗词吟诵及书法、武术、茶道等艺术修养,把经典智慧化入日常生活。践行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教,宗法经典,以艺修身、参禅悟道、修己安人。热爱且专注于少儿传统文化教育和成人的“古典读书治学生活”。
共学环境
涵芳斋
上海市虹口区汶水东路351号1876广场A117
需要帮助可以加我的微信(suiyi12598)
涵芳斋茶人之家
在上海这座步履不停的城里,藏着一处专为爱茶人辟的暖地 —— 那便是涵芳斋茶人之家。它由天台茶工坊的姜芳芳老师,与深耕天台红茶的行者张继华老师一同发起,像两位茶人亲手种下的一方小园,供上海一群同爱茶的小伙伴,在此习茶、共修、读书,办一场场满是心意的活动,妥妥成了大家心里的 “精神桃花源”。
这里的日子从不含糊,每天都有鲜活的共学时光:或许是围坐一起练一段茶式,或许是捧着书分享彼此的感悟,又或是凑在一起筹备一场小活动,连空气里都飘着茶的清香与伙伴们的笑意。始终守着 “共享互助、精进成长、温暖友爱” 的心意,不慌不忙地把茶事做细,把共修做暖。
不用刻意追赶什么,只需在茶桌前坐下,看茶汤慢慢舒展,或是跟着大家一起静坐片刻 —— 涵芳斋便是这样,借着一盏茶的温润、一段禅坐的静定,把更多同频的小伙伴轻轻连接在一起,让每颗在都市里奔波的心,都能在这里找到歇脚、生长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