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找龙师妹聊天,她现在在对冲基金工作,也一度遇到所有职场人的压力抑郁崩溃。
她说不羡慕那些超级富豪,中学就来新加坡了,一直在精英圈层认识太多的富豪二代,几乎没有快乐的。
她问我这两年上NLP,圆桌的感受,我说变化还是挺明显的,至少过去三个半月我坚持健身减26斤是一个可衡量的成绩吧。
但其实人的生命改变并不是追求这种可衡量的标准,而是自己的生命自己清楚,到底该怎么拾遗补缺,到底如何明心见性,是需要自己的探索和实践。
这次来新加坡,我是为了给南师弟当圆桌课程的推荐人。
之前我文章写过,他搞了一个独角兽,但过去二十多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他其实都是为他人而活,小时候满足家人的期待,之后搞公司,要满足投资人的期待。
在今天的课程沟通会上,他说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知道什么叫爱自己,为自己而活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自己在哪里?
昨晚我曾经跟他沟通过,也是了解到他父母对他成长的严厉教育,我也是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可能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背负着他人的期待,又把自己的期待重压到下一代身上。
课程沟通会上,我们圆桌一对学长夫妻分享了他们的心理历程。
他曾经是上海的奥数队的,是父母心中绝对的骄傲,后来事业也是大杀四方,搞过两个上市公司。
他每天都是生意生意生意,没有时间在家庭中。他的大女儿是丈母娘带大的,后来接回来时,大女儿就抑郁不说话。
甚至只要看到妹妹和父母撒娇亲昵,大女儿就把门重重的关上,一个人躲在房间生气。大女儿会不自觉想起自己成长中没有父母。
他们夫妻一度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办。他对孩子也有各种期待,比如他既然当年数学那么好,智商那么高,孩子读书必须也要好。
他说外人看我们这个家庭好像很好很幸福,物质什么的都不缺。但用我女儿的话,一地鸡毛。他开玩笑说,我跟女儿都是属鸡的。
一直到他上了课之后,决定改变。他决定完全退出自己的生意。
他们一家组织了一场亲子旅行,在旅行中他和女儿第一次珍重说了对不起。结果女儿大哭,全家抱头痛哭,所有的心结就解开了。
他太太说后来才发现其实孩子需要的很少,孩子只是想听到这句对不起就释怀了。现在孩子已经完全接纳了,全家的关系也就其乐融融了。
我坐在对面,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问自己我成长过程中,为什么我没有过那么大的极端情绪和心理问题。
我突然想起来,原来在我12岁考上南外那一年,我爸陪着我在小区里走陪我聊天时,大概表达过两层意思,一个大概也是对过去的严厉甚至体罚道歉,第二个就是我已经足够证明自己努力,他以后不再细节上控制我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体罚了。
我明白了原来我是幸运的,我更早的在这方面有所疗愈。
但人生的吊诡在于,如果不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无法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我最近在看心理学,科胡特的自体客体理论认为,儿童的自体缺陷,是需要通过补偿结构来建立健康的自体。
他发现最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人往往都是补偿性结构占主导,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如果被照顾的太好,什么都不缺,那也容易安于现状。
后来我就分享,其实上各类课也好,学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孩子,完美的朋友。
其实没有所谓的完美,努力尽责任的同时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然后在这过程中逐渐让自己更有弹性,拥抱一切可能性即可。
鸡娃或者不鸡娃都没错,怎么选都是自己决定的,选了就不要后悔,也不要埋怨每种选择的负面。
因此人生的修炼,用科胡特心理学,是修复受损的自体,用东方的智慧,就是最终诸事圆满。
用金庸的话,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全文完)
中钨高新周五大涨5%,恭喜大家赚钱!欢迎加入灵哥星球,不错过好公司+好逻辑+好时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