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三年了,西方智库当初信誓旦旦判定“俄罗斯军工已崩盘”——坦克月产30辆、芯片见底、导弹快用完…可今年八月,美国国防情报局(DIA)一份内部文件突然改口认怂:俄国人炮弹产量居然比战前还猛,无人机一周能造上百架!
更打脸的是,他们把三年前被全网狂骂“外行领导”的防长绍伊古,悄悄标注为“俄战时军工的总设计师”。
所以问题来了:一个土木工程出身、一天兵都没带过的人,是怎么把俄罗斯这只快断气的军工骆驼,硬生生拉成“军火永动机”的?
【总纲:他不是将军,他是“战时CEO”】
先说穿了吧——绍伊古根本不是什么传统名将,他更像一个玩得转预算、搞的定供应链、还能顺手做危机公关的“战时首席执行官”。
【第一招:抠钱,抠到极致】
先说钱。2022年俄军装备维护预算才88亿美金,连美军零头都不到。
绍伊古怎么搞?砍烧钱项目!什么T-14阿玛塔这种未来坦克,统统靠边站,钱全部砸去给老家伙做升级:T-72B3、2S19火炮这种,改一改还能打。
结果吓死人:升级一辆T-72到B3M版,才花45万美元,但一辆全新的T-90M要400万!性能差距不超过10%。这性价比,前线直呼真香。
更骚的是,他还把库存老炮管、旧火控卖给第三世界,毛利率高达46%,2023年靠这手回血12亿美金,反手就打进炮弹生产线。
【第二招:供应链,不卡脖子】
西方最狠的是芯片制裁。2022年初俄军“柳叶刀”无人机还在用意法半导体的芯片,一制裁,直接傻眼。
绍伊古怎么破局?他直接绕过正规军贸,用“油田自动化设备”名义,从深圳一家代理一把扫货20万片国产芯片——价格只涨三成。
这还不算绝。他居然把苏联古董“电子管雷达”重新搬回生产线!笨是笨点,但根本不怕7纳米光刻机卡脖子。今年乌军前线就吐槽,俄军新部署的“莫斯科-1”电子战系统,功率猛到能烧坏“海马斯”的GPS,成本却只有数字系统的1/7!
朋友圈也没闲着。
绍伊古去年飞平壤一趟,不光搞来200万发炮弹,还带回了朝鲜版122毫米火箭弹的生产图纸。这条产线后来直接在乌拉尔车辆厂开动,月产5万发!朝鲜工人甚至跑来干最苦的药筒装填。
同一时间,伊朗无人机工厂出现俄文标识,俄国拿二手油田钻机换400架“小摩托”散件,一周组装完毕直接上前线。
西方嘲笑这是“乞丐版北约”,但战场很诚实:2024年上半年,俄军在顿巴斯一天砸4.5万发炮弹,是乌军3倍!
【第三招:物流,快就一个字】
光有货不够,还得送得上。
绍伊古把他当年在紧急情况部搞救灾的那套物流大法,直接复制到战场:每50公里设一个维修点,坦克履带断了不修了——直接整段换新!维修时间从11天压到4天。
更狠的是,他连民用卡车厂都不放过:卡玛斯卡车厂,硬划出15%产能产军用的坦克拖车和油罐车。底盘通用、维修简便,三个月交付8000辆,直接把乌军“打后勤”的美梦干碎。
【数量,本身就是质量】
有人杠:这么赶工,质量能不崩?
绍伊古冷冰冰回一句:“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
去年扎波罗热反攻中,乌军豹2A6坦克刚露面就被无人机群殴。他们抱怨“标枪”导弹电池老化打不穿——实际上,是因为俄军给T-72B3侧面加了一层“化石爆反+橡胶复合层”,成本才涨800美元,却能让标枪提前引爆!
这种小成本、快迭代的土办法,让西方最先进的装备一来就吃瘪。
【代价,当然沉重】
但这背后不是没有代价:
2024年俄罗斯财政赤字的1/3流向了军工;
绍伊古卖了200吨黄金储备,还把北极LNG项目20%股权抵押给中石油,才换来50亿美元救急现金。
【结尾启示】
所以回过头来,绍伊古是庸才还是天才?
也许他既不是名将也不是帅才,但他是一个在绝境中把“可用的资源用到极致”的现实主义者。
他告诉我们:
有时候破局不需要神话般的科技,而是把土办法踩实;
有时候应对封锁,不只要硬刚,还要转身找朋友、找替代、甚至找回老办法。
北约最新报告里,第一次专门命名了“Shoigu System”——一个由非军事官僚主导的战时经济动员模式。
历史从不记录每一发炮弹是谁发射的,
但它一定会记住:
是谁在钢铁、芯片和供应链的战场上,
悄悄改写了游戏的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