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250万网友为长春师范大学的新生票选出一款标新立异的红色军训服引热议,后校方回应:网传投票系娱乐消息,新生的军训服不会有太大变化。为何军训服多是军绿色?换成别的颜色会怎样?
一件红色军训服的投票,把两百多万网友撩得热血沸腾,可校方一句“纯属娱乐”又让大伙儿回了神——军绿色到底还是军训服的“正统底色”,谁要是敢换成标新立异的色儿,那感觉就像把冰可乐倒进热豆浆里,怎么看怎么别扭。
回顾历史,军绿色这抹颜色,其实早就不是单纯的“好看不好看”,它是一段被时光发酵过的集体记忆。
三十年代的红军被服厂,还在破庙里踩缝纫机,白土布染不出绿色,只能用灰靛勉强对付;到了抗日战场,八路军又套上灰蓝、土黄,绿依旧是奢望。直到建国后有条件了,解放军终于把漫山遍野的青草色披在身上,这一披,就披进了几代人的潜意识。
后来学生军训制度一起,现成的军用库存、现成的视觉符号,顺理成章地就移栽到操场上,久而久之,军绿色成了“训练”“纪律”“青春仪式感”的三合一集体记忆。
军绿色成为军训服的主流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实用性和隐蔽性。
历史经验早就告诉人们:19世纪末,英国军队在南非穿着鲜艳的红色军装,结果在丛林里成了活靶子,被穿着绿色衣服的布尔人打得损失惨重,足足伤亡九万多人。
这类血的教训让各国军队都明白了,军服颜色得跟着环境走——从林里绿色最掩护,雪地里白色最隐蔽,海上则是蓝色更协调。咱们学生军训虽然不像真正打仗,但这套实用逻辑也延续了下来。
不过呢,绿色也不是从来就一统天下。咱们古代的军服颜色可是变来变去的。周朝那会儿,军服是红色的;到了秦朝,又尚黑,觉得自己是水德,黑色才正宗。
宋朝的军服又变回了深红色,据说因为这颜色和血色相近,士兵受伤了不容易被看出来,免得影响士气。也就是说颜色这事儿,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讲究和信仰。
新中国现代军服颜色的选定,也有一段历程。红军八路军时期,条件艰苦,军服五花八门,因为当时没有染成统一绿色的条件。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命名,才统一把草绿色定为军服的颜色。到了1965年,改用蒽草绿染制的国防绿,颜色更鲜艳,也更不容易褪色,战场隐蔽性大大提升。这抹国防绿,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
虽然各学校军训服在款式、颜色深浅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上仍延续了绿色系或蓝色系(常见于海洋场景或用于区分军种)的传统。
有些学校的军训服颜色也会有些变化,比如有的大学就尝试过深黄配天蓝、浅黄配浅蓝、甚至橙红等颜色。
但绿色系之所以仍是绝对主流,除了历史习惯和隐蔽性功能,恐怕也因为它最符合我们对军人和军事训练的直观想象——那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强调纪律与坚韧的色彩。
那要是真换成别的颜色,比如长春师大网友票选的那种红色,会怎么样呢?首先实用性上可能就打折扣。
颜色其实是一场大型心理暗示。绿色在光谱里波长居中,人眼最容易适应,长时间盯着不会躁;红色波长最长,盯久了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拿来当拉拉队可以,拿来站队列就容易炸毛。
军训要的是“稳”,不是“燃”,深色特别是红色,在阳光下吸热效果比浅色好很多。大夏天军训,穿上红色迷彩,估计得热上好几度,中暑的风险都可能增加。
从隐蔽角度说,绿色环境里,红色目标也太显眼了,虽然军训不是实战,但培养点基本的战场意识,也是目的之一嘛。
再者,军绿色本身已经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代表着军队的严肃、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突然换个鲜艳的颜色,整个氛围感觉都会不一样,可能少了点那种练为战的严肃劲儿。
所以别看军训服颜色事小,它背后牵扯到历史传统、实用功能、军事常识以及集体记忆。网友们票选红色军训服,图个新鲜好玩,心情可以理解。但真到了训练场上,还是那沉稳的军绿色更靠谱、更有内味。
这其实就像生活里许多成熟的选择一样,热闹新奇的想法固然吸引人,但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方案,往往饱含着更深的智慧和实用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