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的某天,窗外蝉鸣裹着热风,朋友圈里满是「海边日出」「火锅探店」的暑假动态,TA 却对着书桌前改到第三版的开题报告发呆。
妈妈端来切好的西瓜问「怎么总不说话呀,暑假也不出去逛逛?」,TA 抬头笑了笑说「快改完了,不着急」—— 手里的鼠标却停在「文献综述修改建议」那页,没说出口的是「已经卡了一周,连导师的消息都不敢回」。
那些卡在喉咙里的委屈、自我怀疑,还有对着空白文档发呆时的无力,最后都变成了没说出口的 emo。
图源:网络
上面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emo」作为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常被用于日常描述人们沮丧、迷茫或消极等心理状态,而在庞大的「emo 大军」中,科研人的占比并不低。
眼下暑假即将结束,正是不少人调整心态、回归节奏的节点,今天,学霸君的心理诊所就特别邀请了五位科研圈的朋友 —— 本期内容将带大家一起看看,身边的科研人们都在默默 emo 些啥,其中又有哪些 emo 类型,你也曾中招?
01 小 Y 同学
准备了一个月的样本,今天大干一场
早上斗志昂扬,上机操作一整天后,
晚上在整理结果的小 Y
主诉:白天状态良好,晚上情绪低落。从几小时前的实验失败→想到延期毕业→想到人生完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睡眠严重不足导致第二天白天也状态不好,进入恶性循环。
诊断类型:时段型emo
常见程度:★★★★★★★★★★
经典特征:
早 F(Fighting)晚 E (Emo),通俗点讲就是白天活力满满,晚上在被窝里默默流泪。结合科研人的日常就是白天猛猛做实验出数据,晚上一通分析
P>0.05,论文空文档一笔没写,明早周会汇报的幻灯还卡在第一页 ,遂 emo 。
治疗方案:
忙碌一天,休息最重要,先睡一觉,明天头脑清醒时再分析!(没准会有惊喜)拒绝一切诱惑,手机一关、眼罩一戴美美入睡(PS. 本方案不适用于 DDL 临头的同学,建议是早做完早解脱)
图源:网络
02 小 F 同学
论文刚被拒稿,深夜正在刷朋友圈的小 F
主诉:和他人相处时,脸上笑嘻嘻,心里暗暗比,被优绩主义裹挟的一生。
诊断结果:对比型 emo
常见程度:★★★★★★★★☆☆
经典特征:
在一些不经意(实则刻意)的对比中瞬间破防,或许是因为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同学已经买房买车升职加薪,准备和伴侣携手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自己依旧是每月等导师发工资的穷学生,连份子钱都不一定出得起 ...
亦或是同期入学的研究生小伙伴,有的人进入院士实验室成功抱上大腿实现「鸡犬升天」,有的人抽卡年轻PI 抽中隐藏款,研二就发了高分 paper…
图源:网络
治疗方案:
1)摆烂式:关闭朋友圈不听不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等活动。最大程度减少外部信息输入,只维系最基础的社交关系。
2)比惨式:虽然我很惨,但总有比我更惨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感谢互联网,大家都是电子心理医生。
3)狂灌鸡汤式:收藏文章,反复品味《盘点 100 位大器晚成的超级企业家》《不要高估一年的积累,也不要低估十年的改变,所谓的“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03 小 L 同学
毕业论文 Deadline 临近
拿着一堆乱七八糟的数据,没有什么头绪,还在硬撑的小 L
主诉:最近能量值消耗较快,但在耗尽后经「充电」又能恢复。
诊断类型:周期型 emo
常见程度:★★★★★★☆☆☆☆
经典特征:
啥也提不起兴趣 ➡ ️ 我是废物 ➡ ️ 世界爆炸➡ ️ 满血复活,以上四者循环的大周期嵌套 N 个小周期(我可以➡ ️ 我不可以➡ ️ 我又可以了)
治疗方案:
尽量让周期中「满血复--活」的时间延长,emo 持续的时间更短 。可以在一轮轮周期中寻找规律,多体验一些能让自己心情变好的活动,比如:吃自助、攀岩、钓鱼、一口气睡 14 h 等,学霸君亲测有效!
图源:网络
04 小 O 同学
被 WB 不稳定的实验结果支配的小 O
主诉:连续切换话题,情绪转换速度如同过山车。
诊断类型:过山车型 emo
常见程度:★★★★★★☆☆☆☆
经典特征:
上一秒 emo,下一秒 excited,主打一个反差。刚刚和朋友哭唧唧说实验没做出来,对方正绞尽脑汁思考怎么安慰,结果正在输入中,就收到了新消息提示,点开一看是某地狱笑话,配字「哈哈哈哈哈哈」。
治疗方案:
上一秒哭,下一秒笑,精神状态只有 1-3 岁小孩可以一战。继续保持,做一个让导师都捉摸不透的神秘女人。每次离开实验室瞬间切换模式,不沾染一点科研味儿。
小红书上有科研相关笔记——长按,选择「不喜欢该笔记」或「内容不适」;实验室群里导师发消息——折叠该聊天;公众号生物学霸发了新推文——一键三连,设置为星标 。
图源:网络
05 小 P 同学
某天突然回顾读研的这几年的小 P
主诉:研一时以为研二了会好,研二时以为研三了会好,研三时去医院的次数比过去二十几年还要多,失眠、脱发、长痘、颈椎痛、腰椎痛没一个落下的......
诊断类型:身份型 emo
常见程度:★★★★★★☆☆☆☆
经典特征:
不同阶段的emo各有滋味。研一的小萌新:导师都不找我,我发了数据给她看也不回我,是不是对我有啥意见呀;这个实验又称出问题了,我真的好菜啊!实验室 5 年+的师兄:我的身体是废了啊,研究生一年去医院的次数比本科四年还要多......
图源:网络
治疗方案:
emo 年年有,健康第一位!好好修养,熬过这一年明年就会有新的烦恼了,新年新气象!
emo 不止你一人
科研人们的emo时刻往往不是因为某个特定的原因或节点,而是常年累月的负面情绪在那一刻爆发了。
或许是被养小鼠、养细胞困住的无奈,一句「小鼠在,不远游」让人年纪轻轻尝到了为人父母的滋味。想休寒暑假又怕小鼠出事,最后导致自己被永远放假(=家里蹲)。
图源:网络
又或许是和理想生活渐行渐远的迷茫,年轻时那个吟风弄月的文艺青年终究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实验中磨去了棱角。以为考上北大是梦想的开始,没想到迎来却是失恋、长胖、失去社交的多重困境。
图源:网络
2024 年,一项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俞国良教授牵头的研究《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状况与教育对策》发布,共纳入 2010 到 2023 年的 330 篇文献(包括 243161 人),对我国研究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图源:中国高等教育
结果显示,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其中4项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比例均超过 1/5。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业倦怠(32.7%)、睡眠问题(24.9%)、强迫问题(23.1%)、抑郁(21.0%)、焦虑(16.0%)、敌对问题(9.7%)、自杀意念(8.8%)。
图源:中国高等教育
学术倦怠或许源于学习压力的长期累积、导师指导不力以及教育环境的消极影响;睡眠问题的背后,是生活作息的不规律以及过度使用数字设备;强迫行为的出现,可能与内卷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过高的自我要求有关;而抑郁情绪的产生,涉及研究生特有的认知模式和师生关系。
这压力与困扰,其实身边的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最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宣泄了很多负面情绪,没想到对方幽幽回了句「xx了难道会死么,除了生死还有啥大事呢」,让学霸君想到了听「无聊斋」播客时刘旸教主分享的一个应对压力的小技巧,在这里同样分享给大家。
如果对一件事感到恐惧,可以去设想下最糟的结果是什么,当你意识到最差的结果其实也能接受,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我们习惯于把emo挂在嘴边,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撑不住。但相反,能够在科研这条路上坚持到现在的大家,已经超级!无敌!棒!不要过度苛责自己,人生的容错率远比想象的大。
互动提问
你是哪种 emo 呢?你又会通过哪些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2507】130 种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方法(附全套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