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像上海靠自己发展起来的一样?你们转移支付牺牲了,那东北呢,内蒙古呢,山西呢,江西呢,那些有矿产资源的省沾到多少光?还不是便宜给你们发展工业呢?这要是搁国外,有矿日子不知道过得多滋润,还需要你来转移支付!”
这是一个老乡的跟帖。
老乡的这个跟帖,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上海的发展全靠全国输血,靠你们自己是根本不行的,所以你们上海今天的富裕繁华是大家的功劳,所以这些富裕繁华也不是属于你们上海的,你们上海是不能独吞的,也所以转移支付是上海欠他们的,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作为一个常被扣“排外”帽子的上海人,看了老乡的这个跟帖,我不惊讶,这样的言论我看得多了。但是我还是一直想不明白的,老乡们这样的心态是怎么形成的呢?老乡们真的可以这样没有志气和骨气的么?
不过,这位老乡的心态,我是理解的。谁不盼着自己家乡好?看到别人高楼林立,自己那儿发展慢了,心里有落差,发发牢骚太正常了,这是人之常情。
毕竟,上海就是比他们家乡富裕繁华,或者说,他们老家就是比上海贫穷落后,这样的认识还是有的,不然就是智商问题了,成了睁眼说瞎话了。但把话说的这么绝对,甚至完全否定千百万上海市民几十年来的奋斗,这就有点偏激了。我也不知道老乡这样的偏激,是智商过低呢还是智商过高?
说上海全靠别人“喂奶”才长大,这不客观。从改革开放到浦东开发,上海人付出的汗水、经历的转型阵痛,都是真真切切的。但反过来,上海人若说我们全靠自己,那也是抹杀了全国的支持。中国的资源调配、政策布局,从来都是一盘棋,而且,上海也从来没有否认过。
但很可笑的问题就在于,现在很多人把“全国一盘棋”理解成了“谁欠谁的”。转移支付不是施舍,更不是欠债还钱,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相互支持的机制。说“上海吸全国的血”是一种误解。改革开放时,山西的煤、东北的钢、西部的劳动力确曾支持了沿海发展;但后来上海的财税、技术、管理经验也通过转移支付反哺全国。这叫互相成就,是一个循环共赢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转移支付”和志气骨气有没有关系呢?这就像一个家庭里几个孩子,条件好的帮衬条件差的,互相帮衬再正常不过,但是有些人还是这样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又不知道感恩上海,只想着伸手向上海要好处,还心安理得,因为他们觉得这属于等价交换,他认为是外地对于上海的支援,才有了上海今天的繁荣,所以,他们拿上海的转移支付也是应该的,而且拿得还不够,拿得还太少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钱本就不是不属于上海的,本就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在拿的又不是你们上海人的钱,而是他们自己的钱。
别惊讶,老乡们就是这样的认知,当然了,只是老乡们之中的部分人,也有可能发这样跟帖的人根本不是啥真的老乡。
说实话,中国那么大,各地资源禀赋、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现实。与其纠结“谁欠谁”,不如想想怎么一起把蛋糕做大,怎么缩小贫富差距,怎么让家乡富裕繁华,或者,何时可以停止接受上海的转移支付?也可以说,上海何时可以停止转移支付?
上海人对上海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容某些外地人抹杀的,老乡们,你们自己家乡比不上上海,有的还贫穷落后,真希望你们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要是你们也有上海人的奋斗拼搏精神,你们的家乡也会和上海一样的了。如果每个地方都只盯着别人碗里的,只知道伸手要,这日子还怎么过?距离“不知道过得多滋润”的日子,还有多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