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档,吴京有点难。
他推出的新片《再见,坏蛋》,上映首日票房仅收2.5万元,六天累计也不过26.7万,最终黯然撤档。这不仅是他个人从影以来的最低成绩,也刷新了近年知名演员主演电影的票房底线。
曾经一手缔造《战狼》神话、被称为“票房保证”的吴京,这次彻底跌入了冰点。
很多人说,吴京这次“翻车”,是因为观众对他那套“硬汉+爱国”叙事不再买单;也有人翻出他过去诸如“不爱看别看”之类的争议言论,认为是他往日“霸气回应”的反噬。
而我,说实话,从来就不是吴京的受众。我不喜欢那种过度煽情的宏大叙事,也受不了银幕上那种“我跳过楼、撞过车、开过飞机——你行吗?”的自我神化式表达。
如果演戏变成才艺比武、苦难竞赛,那电影的艺术性又该置于何地?
《再见,坏蛋》讲的本是市井故事,吴京却依然强调它“充满暖暖的正能量”,说它告诉人们“即便身处泥沼,仍能仰望星空”。
话很漂亮。但问题就在于:当下的观众,还相信这种“正能量滤镜”吗?
市井本是什么?是粗粝的、真实的、甚至有点残酷的生活现场。它不该是被精心美化过的道德剧场,更不应成为正能量口号式的背景板。
吴京对这部片子不可谓不上心——出品人是他,投了500万,还亲自客串。可惜,他想要传递的“正能量”,很多人已经接不住了。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紧日子时代”。
物价悄无声息地涨,工资却不见得起;工作越来越难找,年轻人开始“消费降级”,小店关门歇业的越来越多。
当现实变得沉重,那种轻飘飘的、一味强调“向前看、光明就在前方”的正能量叙事,就显得格外苍白。
它不是解药,反而像一剂错配的药方。
观众不再愿意为一个脱离现实、自我感动的“乌托邦”买单。大家更想要的,是能被理解、被共情,甚至是能被“戳中”的作品。
回过头来看,吴京当年那句“不爱看别看”,竟像是一语成谶。
《再见,坏蛋》的惨淡,也许不是一个偶然。它更像是一个信号:
那个靠宏大叙事、英雄神话和情绪煽动就能通吃票房的时代,正在悄悄结束。
不是吴京不够努力,而是观众已经变了。
大家依然需要希望、需要力量——但不是通过强行美化的滤镜,而是真正扎根于现实、敢于凝视琐碎与困顿的作品。
吴京或许该停一停他那套“我能你能不能”的叙事。
真正的好作品,从来不是比谁更“狠”、谁更“拼”、谁更“正能量”,而是看谁更懂人、更理解这个时代。
你说是不是?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理性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