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坏蛋》的撤档像一记闷棍。由吴京担任出品人并客串,却在上映6天后以26.7万票房惨淡收场。而评论区早已不是昔日的赞美。 取而代之的, 是如潮水般涌来的冷嘲热讽,吴京不再受偏爱,不再是电影的金字招牌。
在此之前,吴京以其主演的《战狼》系列、《流浪地球》等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主旋律商业片”的代表人物。他所塑造的硬汉形象与爱国主义情怀深度捆绑,形成了独特的“爱国IP”,创造了惊人的票房奇迹。然而,这几年,观众似乎开始对这种模式化的爱国叙事产生审美疲劳,吴京的“爱国饭”似乎不再如往日那般好吃。
吴京的成功源于他将好莱坞类型片叙事与中国特色主旋律元素的结合,《战狼2》中“虽远必诛”的豪情,《流浪地球》中拯救人类的家国情怀,都精准击中了崛起中的中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然而,当同样的叙事模式被不断复制,虽然制作规模不断扩大,但核心叙事逻辑和人物塑造却逐渐固化,观众开始察觉到其中的套路化问题: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单一,情感渲染方式雷同,甚至台词风格都趋于相似。创新乏力导致原本令人振奋的爱国叙事逐渐失去新鲜感。
中国电影观众正在快速成熟,随着观影经验的丰富和全球视野的开阔,观众对电影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直白的情绪煽动和口号式表达,他们希望看到更有层次感的人物塑造、更立体的价值表达和更丰富的艺术呈现。
与此同时,新一代观众成长于中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时代,他们的民族自信更加内在和理性,不再需要通过直白的银幕形象来获得认同感。相反,他们更欣赏那种能够展现文化自信的、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而非过分直白的宣扬。
社会情绪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疫情后期,民众更加关注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对宏大叙事的态度趋于理性。这种变化反映在电影消费上,就是观众更愿意为贴近现实、关注普通人生活的作品买单。
近年来,《你好,李焕英》《人生大事》《消失的她》等关注个体命运和情感的现实题材影片获得成功,也印证了这种转变。相比之下,一味强调宏大叙事的主旋律影片,如果不进行叙事转型和升级,难免会遭遇市场阻力。
主旋律商业片的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简单的类型叠加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期待,需要更深度的融合创新。如何将爱国主义价值观更自然地融入类型叙事,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如何让情感表达更加细腻真挚,这些都是摆在吴京和他的创作团队面前的新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爱国主题本身并没有过时,只是需要新的表达方式,例如《万里归途》等新片尝试用更加人性化的视角讲述国家故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说明问题不在于爱国主题本身,而在于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需要与时俱进。
对于吴京来说,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首先需要在创作上进行突破,跳出舒适区,尝试更多元化的角色和叙事风格。其次要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避免让爱国成为简单的商业标签。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观众的审美能力,用更高级的叙事方式来传递价值观。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单一的成功模式难以持续,吴京的“爱国饭”要想继续“好吃”,必须加入新的“食材”和“调味”,用更丰富的层次感来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主旋律商业片才能持续赢得市场,真正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吴京面临的挑战,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平衡主旋律表达与艺术规律,如何满足多元化的观众需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和多元化才是真正的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