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能应该记住她!
不是因为她命运的悲惨,只因为真相尚未查清,那些作恶者还在逍遥,而受害者却依然在煎熬。
朱令最爱《广陵散》,另一个最爱《广陵散》的人,名叫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在临终前的一曲绝唱,成为他的生命终章。只是,朱令没有他那么幸运,她的后半生,没有广陵相伴,只有苦病相依……
01
景元四年(263年),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一名的犯人,他的罪名是“言论放荡,害时乱教”。
他叫嵇康,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因为为朋友作证,而被诬处以极性。司马昭看到嵇康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可能此时,司马昭是会想起钟会的劝诫,“嵇康乃人中卧龙,不可为您所用。您不必忧虑天下,只需提防嵇康一人即可。”
太学生的请愿,自然是徒劳。
临刑前,嵇康神色如常,他望着日影估算行刑时间,尚够一曲时间,便请兄长嵇喜取来古琴。
嵇康从容盘坐,手指拂过琴弦,一声悲鸣划破死寂。
刑场变成了舞台,《广陵散》的旋律在死亡阴影中升腾。
曲终,他仰天长叹:“袁孝尼(袁准)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说罢从容就戮,时年39岁。
1700多年前,洛阳东市的夕阳,见证了一个灵魂最后的一搏。
也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绝唱。
02
1700多年后,北京音乐厅的舞台灯光下,21岁的朱令端坐琴前。
1994年12月11日,纪念“一二九”运动的晚会正在进行。
她身形消瘦,已经历了18天的剧烈腹痛和三天无法进食的痛苦。
当指尖触弦,《广陵散》的铮铮之音再次响起,从她紫红色的脸庞和双手可以看出——她正用生命最后的气力演奏。
不知道,此时的她,内心会不会想起,1700年前刑场上的绝响,那最后一曲《广陵散》,成为真正的绝唱。
嵇康之死,是因为钟会的诬陷,更因为司马昭的恐惧。
只因为,他太有才,他太优秀,太有影响力,甚至让当权者司马氏感到害怕,害怕他有异心,害怕他成为威胁。
哪怕他已经远离朝堂,与世无争。
权贵的屠刀,已然举起……
03
《广陵散》在古琴曲中是个异类。
古琴音乐素以“轻微淡远、中正平和”为美,而这首充满“杀伐之气”的琴曲,却在中国音乐史上倔强地存活了1800多年。
《广陵散》讲述的是战国时代聂政为父报仇的故事。
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误期被杀,聂政隐忍十年,学成琴艺后入宫献艺,趁抚琴之机刺杀韩王,最终自刎而死。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斥责此曲“声最不平和,有臣凌君之意”,恰恰点明了这首曲子最珍贵的特质——对强权的反抗精神。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广陵散》因这种特质屡遭打压。唐孙希裕认为它有伤国体,竟将乐谱烧毁。明代朱权编纂《神奇秘谱》时,将其收录,才使这首千年绝响得以延续。
嵇康在临行前索琴弹奏《广陵散》,是他对强权最后的抗争。
据《晋书》记载,此曲是嵇康夜宿华阳亭时,一位神秘古人所授,并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而嵇康的“绝矣”之叹,不是曲谱失传的哀伤,而是一种精神高度的宣告。
04
大约二十多年前,读嵇康的时候,觉得广陵散大约是那种悲壮与凄凉,但又会带着丝丝决绝的。
而随着嵇康的死,这首曲子,又多了一份凄凄,甚至是杀气。
曲调之中,一定是充满着抗争,有一种不平之音。
不知道为什么朱令,会喜欢这首曲子。更没想到的是,她的人生,却也如同嵇康一样的决绝与悲惨。
朱令的身体,已经被折磨得不可忍受,三天无法进食。然而,当《广陵散》的旋律响起,她演奏得“按音泛音出音利落干净,吟猱绰注闪转腾挪营造凌厉果断气场”。
她的身体是痛的,内心定然是热烈的。
她的才华因中毒而蒙尘消陨,如同坠入黑暗幻梦;而《广陵散》所表达的“受害忍辱复仇主旨”,与她遭遇的现实形成了惊人映照。
或许,演出选此曲目,正是朱令借琴鸣冤的呐喊。
她忍着剧痛完成演奏,紫红色的脸庞和双手诉说着无声的愤懑悲凉。
这一刻,她是懂嵇康,是懂广陵散的。
05
嵇康与朱令,相隔1700多年,却在同一首琴曲中相遇。
嵇康面对的是专制统治者的屠刀,朱令面对的是人性的黑暗面。
《广陵散》成为他们共同的武器,在绝境中发出不屈的声音。
朱令在中毒后逐渐成为“双眼几乎失明、脑萎缩、生活无法自理的瘫痪病人”,2021年11月24日过完48岁生日后不久离世。
在她人生的后半段,都无法再弹起《广陵散》。
虽然她与嵇康,都通过《广陵散》传递了抗争的气魄,但他们都未得到正义的伸张,不过,他们这种抗争精神却穿越时空,震撼着一代代人的心灵。
广陵散未绝。
当后人弹起这首充满杀伐之气的古曲,嵇康的傲骨与朱令的坚韧便在其中复活。
艺术不会死亡。
只要世间还有不平事,就总有人会奏响这曲 “戈矛纵横”的千古绝响。
但愿有人听到的时候,内心会紧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