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南京大学迎来2025级本科新同学。一大早,南大鼓楼校区内就忙碌了起来,不少家长、新生在汉口路校门拍照打卡。今年,有4113名“小蓝鲸”加入南大的大家庭,他们中,有出生差一分钟、高考差一分的双胞胎姐妹朱荞伊、朱荞乐;有来自云南丽江华坪县,受张桂梅老师所影响,努力读书成为“南大人”的肖睿尧。现场,还来了一位特殊的“迎新志愿者”,它就是“小蓝鲸机器人”,讲历史、拍照片、唱校歌,简直太酷啦!
出生差一分钟、高考差一分,双胞胎姐妹南大报到
在梦想约定站,记者见到了来自河北的双胞胎姐妹朱荞伊、朱荞乐。姐姐朱荞伊高考考了675分,妹妹朱荞乐高考考了674分,仅相差一分,奇妙的是,她们的出生时间也仅相差一分钟。知道分数后,两人一块牵着手欢呼,父母也非常欣慰,觉得她们心有灵犀。
从小到大,两人都是上同一所学校,但是往往被分到不同的班级。课余时间,她们会互相分享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课堂上遇到易错点,朱荞伊还会记下来考考妹妹。在家里,遇到不会的题目两人也会互相询问对方,寻找、拓展更好的解题思路。
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她们也各自选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姐姐朱荞伊录取至南大技术科学试验班,妹妹朱荞乐录取至南大理科试验班类(化学与生命科学类)。
镜头前,姐妹俩说着自己对南京大学的初印象。妹妹作为先修营的一员,几天前先一步来南京大学感受校园氛围。她说,自己对校园的初印象是校园很美,路上都是梧桐树,北大楼也很美。姐姐当天刚到南京大学,妹妹帮着她熟悉校园环境,在她看来,南京天气很热,但学长学姐迎新十分热情。
姐妹俩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十分期待,“我们十分憧憬在南大的大学生活,想要以学业为中心的基础上,广泛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多多参与南大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受张桂梅老师精神指引,他努力学习成为“南大人”
还有一名新生从千里之外的云南丽江华坪县奔赴而来,他就是肖睿尧。
提起华坪县,不少人会想起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对于肖睿尧来说,张桂梅老师不是新闻报道中遥不可及的人,而是身边可以触及、感知的榜样。
在肖睿尧年幼时,他的父亲曾与张桂梅共事,儿时的记忆虽然已不是很清晰,但每年高考张桂梅老师与学生的送考车经过家楼下,他都会提前等在路边,“听到振奋人心的红歌,每次都让我十分激动。她的精神也指引着我,好好学习,促使着我成为一个‘南大人’。”
肖睿尧选择南大,是被这里开放包容以及非常好的学术氛围所吸引,“我能感受到这所大学非常好的人文关怀。”在肖睿尧看来,南京是一座极具魅力的城市,它的历史触手可及,城市非常美丽,也充满烟火气息,他想要未来慢慢行走和丈量这座城市。
对于长远的规划,他还在继续探索,“脚踏实地是目前最好的规划,我想充分了解南大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结识良师益友,体会大学自由与自律的平衡。也希望更好地了解学术知识,努力学习好基础学科。”
机器人变身“迎新志愿者”,新生归属感满满
在迎新队伍中,还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讲历史、拍照片、唱校歌……这名志愿者成了现场的“显眼包”,它就是“小蓝鲸机器人”。
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张建兵介绍,该款机器人由南大人工智能学院博士生创业领衔打造,成为萌新“全能向导”,报到流程指引、校园百科答疑、社团活动查询一手掌握;它更化身校史讲述者,将北大楼的厚重、校训的精神娓娓道来。喷泉广场前,“小蓝鲸”的趣味互动与AI卡通形象拍照功能,让欢声笑语瞬间定格。
校园里,不时有志愿者带着萌新了解校园、搬运行李。南京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李兴华介绍,今年,南京大学共录取4113名新生,人数再创新高。在迎新的工作中,学校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两天投入800多人次志愿者,服务新生开学报到,迎新现场准备空调扇、家长、同学休息区,合理安排迎新报到点位,并提前为同学们准备好良好的宿舍环境和校园环境,让同学们以满满的归属感迎接新学期。
此外,学校还为3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放绿色通道,发放爱心书包221个,含大学新生常用的学习、生活用品,励志模范故事集等,以及特困补助、卧具、路费补助等共计近60万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文 施向辉 顾闻/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