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些人没啥文化,却还偏喜欢对与文化有关的事评头论足,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搞出一些可笑的事。不过,如果没人听他的倒也无妨,一笑而过也没啥不好的后果,但就怕有人听他的。
最近,有个女游客对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中的“鲁迅吸烟”文化墙指手画脚,说鲁迅在“公共场合”吸烟不妥,投诉到了“浙里办”,建议将鲁迅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的画面。这实在可笑至极。
不可否认,没有理由认定这个女游客心存不良企图,甚至可以说是出于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好意,但可以断定,她文化素养肯定不高,不懂“鲁迅吸烟”文化墙的意义,不知道随便改会改掉什么。
![]()
鲁迅有一篇文章文章叫《藤野先生》,内容是回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在这篇文章里,写到了画解剖图的事。
上过初中的人都应该能够想起来这个情节。上学时的鲁迅不懂,为了好看,把下臂的血管画得移了一点距离。藤野先生给鲁迅指出来错误,说: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的确,血管的位置天生就在那里,是不可随意改变、随便画的,画错了就记错了,记错了做手术时就会出事故,是会出人命的,后果很严重。
![]()
鲁迅吸烟,这是历史事实,是已经永远刻在历史记忆里的,是不能够人为随意地改变的。鲁迅爱吸烟,这是鲁迅的一大特点,抹掉了“吸烟”,鲁迅的历史形象就不完整,就不真实,就不是鲁迅了。
所以,保住“鲁迅吸烟”,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如果把鲁迅整个的历史看作一个人体,那么“鲁迅吸烟”就相当于“下臂的血管”,改成“拳头”固然可以,但是鲁迅的整个历史形象也就被改变了。
在今天,鲁迅不仅成为历史记忆,更成为一种精神内涵丰富的文化。所以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改变,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点点的改变,不仅改变了鲁迅的历史形象,鲁迅文化的内涵会大大萎缩。
![]()
鲁迅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民主战士。在那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鲁迅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在彷徨中思考,在呐喊中战斗,写下了一篇篇“投枪”“匕首”一样的革命性文章。
而这一切,对于鲁迅来说,离不开吸烟。换句话说,鲁迅正是在吸烟的时候,才得以沉下心来,聚精会神,进行深刻地思考,不知疲倦地奋笔疾书。鲁迅的文章与思想的诞生,吸烟是助产婆。
所以,“鲁迅吸烟”已经成为鲁迅文化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种符号。今天的我们看到“鲁迅吸烟”,想到的不是“吸烟有害健康”,而是鲁迅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殚精竭虑,因为那是思考的形象。
![]()
鲁迅吸烟的形象,传递的精神内涵,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不断思索。改变了这个形象,这个精神内涵也就没有了。而从鲁迅吸烟,我们可以想到毛主席吸烟。众所周知,毛主席也是喜欢吸烟的。
后人看到毛主席吸烟,不仅不会觉得不妥,反而觉得亲切可敬,因为同样的,在当年那革命岁月,在中国命运处于十字路口的时候,毛主席在吸烟中凝神思索,苦苦思索,才能为革命指明方向。
你说吸烟有害健康,可是,鲁迅如果不吸烟,就写不出“投枪”“匕首”一样的革命性文章;毛主席如果不吸烟,就思考不出革命的思想与战争的策略,就无法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解放全国。
总之一句话:鲁迅吸烟,是历史事实,改了那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